在訴訟前,一般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理交通事故,應當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認定交通事故責任、確定所造成的損失后,召集當事人對損害賠償進行調解。當事人未達成協(xié)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后不履行的,公安機關不再調解,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在附帶民事訴訟中,如果雙方在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未達成調解協(xié)議或者事后反悔的,在審理期間,法院仍可就民事賠償繼續(xù)調解。問題是,對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主持下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協(xié)議的效力如何認定,法院對案件性質如何確定。筆者認為,在起訴前當事人達成的任何協(xié)議并無法律約束力,其對另一方當事人并不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從民法學理論觀點講,協(xié)議是民事法律行為的一種,是雙方當事人意見一致的表示,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即受到法律的保護,但這并不意味著權利人在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就可以直接對其進行強制執(zhí)行。
就交通肇事案件附帶民事訴訟賠償糾紛調解而言,雖然協(xié)議是中間機構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支持達成的,但就其成立的前提是當事人雙方對協(xié)議內容的一致認可,因而協(xié)議的形成并不是一種行政行為,對調解協(xié)議,雖然行為人非依法律或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但其仍不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因而,當事人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后,一方不履行而起訴的,或履行部分后又翻悔而起訴的,法院應對調解協(xié)議加以審查。提出翻悔一方應提供證據(jù),除非其能夠證明調解協(xié)議非出于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或顯示公平,或違背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而經(jīng)法院確認無效或撤銷外,法院應確認原調解協(xié)議的法律效力,此時,當事人雙方均應依協(xié)議履行。
法官在調解過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兩個原則:
(1)全面賠償?shù)脑瓌t,不能因雙方或一方急于求成就喪失調解的基本原則;
(2)公平、合理原則,既要保護被害人的利益,又要恰當維護被告人的權益,不能以賠代罰,多賠少罰,也不能因為被告人客觀上不能多賠就加重對被告人的刑罰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不服交通事故認定書可以不簽字嗎
2020-12-02判決書兩年后作廢了嗎
2020-12-11房屋拆遷補償是否屬于行政訴訟
2021-03-22未經(jīng)工傷認定能否申請賠償
2021-03-06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2021-03-23公司章程能否對召開股東會的通知方式進行規(guī)定
2020-11-10區(qū)塊鏈備案流程
2021-02-09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看守所探視要怎樣申請
2020-12-18退婚還可以重新訂婚嗎
2020-12-13發(fā)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jù)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房產部分贈與怎么收稅
2021-03-20簽約后沒幾天就離職要扣錢嗎
2021-03-11試用期離職主管不同意怎么辦
2020-12-05員工不勝任現(xiàn)職務可隨意調崗嗎
2020-12-22申請在家辦公工資怎么算
2021-02-24保險合同是如何構成的
2020-12-10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