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含義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避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逃離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肇事逃-逸的構成條件主要有:
第一,行為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釋》第1條和第2條的規定尚未達到犯罪標準的,即使逃-逸,亦不屬于其范圍。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
如果行為人沒有意識到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離開現場,則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人明知發生了交通事故,否則亦不能認定有“逃-逸”行為。換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觀評價色彩的。
第三,行為人主觀上是為了逃避事故責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第四,客觀上實施了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行為。
二、被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8種情形: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事故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6.交通事故當事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7.交通事故當事人離開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8.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或未經協商給付賠償費用明顯不足,交通事故當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實信息,有證據證明其強行離開現場的。
三、以下6種情況屬于肇事逃-逸
1.交通事故當事人對事故事實無爭議,撤離現場自行協商解決,達成協議,并留下真實姓名、聯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報案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為及時搶救事故傷者,標明車輛和傷者位置后駕車駛離現場并及時報案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將傷者送醫院后,確因籌措傷者醫療費用需暫時離開醫院,經傷者或傷者家屬同意,留下本人真實信息,并在商定時間內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受傷需到醫院救治等原因離開現場,未能及時報案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駛離現場,有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或不能發現事故發生的;
6.有證據證明交通事故當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傷害而被迫離開交通事故現場并及時報案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法草案有哪些新變動
2021-02-27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年檢手續是什么
2021-03-05行政執法行為的分類
2021-03-17代位繼承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7專利申請書范文應該怎么寫
2021-02-10如果企業沒有參保,發生工傷事故農民工該怎么辦?
2020-12-11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客戶患重疾去世 民生人壽及時理賠
2020-11-12保險公司申報,修改或調整備案的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2-29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承包集體林地遇拆遷補償款歸誰?
2020-11-19賓館拆遷補償應該包括哪幾項
2020-11-28城中村改造的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11拆遷安置房房產證加名字流程有哪些
2021-02-04農村拆遷補償款需要每個人都要簽字嗎
2021-02-05國有土地使用證拆遷中有用嗎
2020-11-27學校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21城市房屋拆遷和農村宅基地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1-01-20區政府、縣政府、鄉政府,究竟誰才是合法的征收主體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