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受害人往往處于孤立無援的危險狀態(tài),由于這種狀態(tài)是由肇事人的交通違法行為造成的,所以產(chǎn)生了肇事人及時消除這種危險狀態(tài)的法律義務。肇事后逃逸,不履行法定義務,事實上形成了新的違法行為。因此,交通肇事逃逸,無論是民事賠償責任、行政處罰責任,或是刑事責任都要比沒有逃逸嚴重得多。
行政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該規(guī)定是對交通事故逃逸人員行政方面的制裁,其將被吊銷駕照且終生不能再取得,且不論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
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jù)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這里所說"責任"是指民事責任,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賠償責任.法律將該責任確定為推定過錯責任.由于當事人逃逸導致事故現(xiàn)場遭到破壞,使交管部門對事故責任難以認定,首先推定其有過錯,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若其有證據(jù)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才可減輕其責任,這方面也加重了逃逸人的舉證責任。
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犯交通肇事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后逃逸屬情節(jié)加重犯,刑法將此規(guī)定了較重的量刑.需要提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定最高刑是十五年,故意殺人罪法定最高刑是死刑。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仲裁委員會的待遇如何
2021-02-01在一起住多久算重婚罪
2020-11-08醫(yī)院發(fā)生火災怎么辦
2020-11-30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jù),離婚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jù)
2021-02-08法院起訴離婚的程序有哪些
2021-01-19駁回先予執(zhí)行復議申請通知書還是裁定書
2021-01-27執(zhí)法中隊蓋章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8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4買房征信報告有效期多久
2021-01-01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繼承權
2020-12-11勞動合同過期是否有效力
2021-03-05裁員多少人以上要提前30日公告
2021-01-05企業(yè)勞動爭議協(xié)商調解規(guī)定
2020-12-19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產(chǎn)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