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理解肇事逃逸的“逃逸”
從字面上理解,“逃逸”就是逃跑。交通肇事逃逸,即肇事者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離現場,讓有關機關無法對其進行處理,從而使其肇事責任難以被追究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條明確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上述《解釋》第二條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基礎條件,或曰前提條件的有關情形的規定如下:
1、死亡1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
或者,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的:
1、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的;
2、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3、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4、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5、嚴重超載駕駛的。
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符合上述8種情形之一,即構成交通肇事罪,具備了肇事逃逸的基礎或曰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就構成肇事逃逸,依法應加重處罰。
(二)“逃逸”的限制問題探討
有觀點認為,《解釋》所規定的“逃跑”,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筆者認為,此觀點值得商榷。任何事物都有個界限,沒有了界限,就無法區分此與彼、是與非。法律對交通肇事行為人的責任追究,在其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情況下,主要包括對其刑事責任的追究和民事責任的追究兩部分。嫌疑人在接受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處理期間為了逃避對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承擔而潛逃,致使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該事故的調查、處理無法進行下去,構成肇事逃逸沒有問題。
但是,“逃避法律追究”,怎樣才算“追究”完畢,此后逃跑不算逃避追究,不算“逃逸”?是公安機關調查、偵查完畢,將案件移送審查起訴?還是公訴機關審查起訴完畢,將案件提起公訴?還是一審宣判完畢,案件處于二審期間?還是案件已經生效,被告人服刑期間?還是被告人服刑完畢?以上是從刑事責任來說。
從民事責任來說,是被害人或其家屬向法院提起訴訟即認為是得到追究?還是法院一審宣判?或者二審(假定有二審)完畢,案件的判決發生效力?還是判決的錢款執行完畢(很多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附帶民事判決部分因種種原因無法或者難以得到執行)?從終極的意義上來說,被告人服刑完畢,并給付了判決書確定的金錢數額,可視為承擔、履行其交通肇事的法律責任完畢。
但是,筆者認為,“法律追究”和“責任法律責任承擔或履行”是兩個概念。至遲自一審宣判之日起,可以認為司法機關對交通肇事行為人的刑事以及民事責任已經有了結論,其責任已經被追究。在一審宣判后交通肇事行為人再逃跑的,應不再認為還構成“交通肇事逃逸”。構成其他違法犯罪的,按其他違法犯罪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1301200780834973
河北浩翔律師事務所
簡介:
科班中等師范畢業。后自學法律專業(專科本科),2000年參加全國律師資格考試,取得律師資格。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上海市工傷與交通事故可以主張雙賠嗎
2020-11-19數罪并罰適用范圍
2020-12-06交通事故的處理期限是多久
2021-02-01做企業技術顧問違法嗎
2021-02-27超過一年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1-03取保候審期間是否停職
2021-01-27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擔保合同連帶責任無效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11未取得預售許可時簽訂的協議有效嗎
2020-12-13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降薪是否需要變更合同
2021-02-22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弘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服務承諾包括哪些
2020-12-25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