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學院陳*興教授《財產犯罪的司法認定》的聽課筆記
財產犯罪是犯罪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司法實踐當中財產犯罪在所有刑事案件中占的比重是比較大的。但是在財產犯罪當中還是存在著一些疑難復雜的問題。在媒體上也經常報道,有些案件到底如何來定性,往往出現爭議。對于這些爭議問題,需要從理論上來進一步探討,是我們掌握劃分和認定財產犯罪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司法實踐中正確地處理好財產犯罪的認定問題。
我國刑法中的財產犯罪,主要是指刑法分則第五章規定的侵犯財產罪。但從廣義上來說,除了刑法第五章規定的財產犯罪外,在其他章節當中同樣也包含著具有財產犯罪性質的罪名。比如說刑法分則第三章,經濟犯罪當中,就有關于金融詐騙罪的規定,另外還有合同詐騙罪的規定。那么金融詐騙罪和合同詐騙罪都是一種詐騙性質的犯罪,它具有財產犯罪的屬性。此外,我國刑法分則第八章規定的貪污賄賂罪,像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等,這些犯罪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財產性的職務犯罪,也具有財產犯罪的一定的屬性。
盡管這些罪名它們侵犯財產的方法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認定罪名的時候,應當以侵害他人財產所有權的方法作為一個主要根據,同時還要考慮侵害客體的內容,以及主觀上的違法要素,來綜合加以評判。我國刑法分則當中所規定的這些財產犯罪的罪名,實際上是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來進行劃分。這樣一種劃分對我們掌握財產犯罪,尤其是從整體上來把握財產犯罪的罪名劃分,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侵犯所有權的財產犯罪和侵犯使用權的財產犯罪
(一)所有和占有分離的狀態
在理解一個人對財產的所有權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的原理需要注意,就是所有權的占有和分離。在某些情況下,一個人對財物既占有又所有,這就是對財物的所有者本人實現對財物的占有。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和占有兩者是高度的統一的。
但是,在其他一些情況下,一個人對財物的占有和所有兩者可能是分離的,也就是說所有者并不占有,所有者對一個財物雖然具有所有權,但是他對這個財物并不處于一種實際占有的狀態。
當然這里還要順便說一下,這種占有和所有的分離的一種狀態,指的是對一般的物而言。這個原理并不能適用于貨幣,對于貨幣來說占有和所有不能分離,它所采取的是占有即所有這樣的原則。如果向他人借了一筆錢,占有者不僅對這個錢具有占有權而且具有所有權,在貨幣上占有和所有是不能分離的。這樣的原則對于此后我們所分析的一些具體財產犯罪具有特別的指導意義。
(二)詐騙罪
我國刑法中所規定的詐騙罪,無論是刑法分則第五章第266條規定的詐騙罪,還是刑法所規定的金融詐騙罪、合同詐騙罪,這些詐騙罪都屬于財產犯罪,行為人主觀上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這些詐騙罪都是侵犯被害人財產所有權的犯罪。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使用詐騙,也就是說行為人主觀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那么通過詐騙手段獲取他人財物,只是為了暫時性的使用,這是一種使用詐騙。
我國刑法規定了一個使用詐騙的罪名,就是騙取貸款罪。貸款詐騙罪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銀行貸款。這種貸款詐騙罪是侵犯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對于貸款的所有權的犯罪。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同時還存在著一些犯罪分子,他們在申請銀行貸款時弄虛作假,采取欺騙手段來獲取銀行的貸款,但他們主觀上并不具有非法占有銀行貸款的目的。這樣一種在貸款中的欺詐行為,實際上是一種使用詐騙。也就是說采取欺騙手段來獲取銀行的貸款,主觀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那么這種行為呢,他實際上是侵犯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對于貸款的使用權。
但是在一個具體案件當中,如何來劃分侵犯所有權的財產犯罪和侵犯使用權的財產犯罪?在這些案件當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疑難問題,比如是挪用還是貪污,或者是挪用資金還是職務侵占?這兩種之間的界限,有時往往不太容易劃分清楚。那么對于犯罪不能僅僅根據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來劃分,還要考慮案件的具體情況。
二、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和毀壞型的財產犯罪
(一)共同特點
在侵犯財產所有權的犯罪當中,又可以根據侵犯財產所有權的手段,區分為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和毀壞型的財產犯罪。占有型的財產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財產犯罪,也就是行為人通過侵犯他人的財產所有權,來非法占有他人的財物,將他人的財物當作自己的財物來占有,并且按照財物的通常用途來進行使用。這里的占有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將他人的財物據為己有。
而毀壞型的財產犯罪是指將他人財物予以損壞的財產犯罪。那么這兩種犯罪對于被害人而言都損失了對財物的所有,受到了財產損失,這一點兩者是共同的。
(二)行為方式的不同
但是這兩者的行為方式是不一樣的。應該說在我國刑法中大部分的財產犯罪都是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如盜竊、詐騙、搶劫、搶奪等,都是要非法占有他人的財物,然后將他人的財物據為己有,來利用這些財物的經濟價值。比如甲盜竊了一臺電視,他的目的是要看電視節目,將這個電視拿來自己享用。這一點是和毀壞型財產犯罪是不一樣的,毀壞型財產犯罪是是要將財物予以損毀——甲把乙的彩電砸了,使這個彩電不能再看了。從而使乙喪失了對電視的一種所有。所以在這一點上兩者是不同的。
(三)毀壞型財產犯罪的罪名
1、故意毀壞財物罪和破壞生產經營罪
關于毀壞型財產犯罪,我國刑法第五章規定的財產犯罪當中,有兩個最基本的罪名,一個是275條所規定的故意毀壞財物罪,另一個是276條規定的破壞生產經營罪。那么根據刑法第276條的規定,破壞生產經營罪中的破壞,是指破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其他破壞生產經營,這里所謂的破壞實際上是一種損壞。其他破壞生產經營的行為,這里對生產經營的破壞,也必然是采用毀滅財物的方法所進行的破壞,而不是指一般性其他的方法來阻礙生產經營。這一點是必須加以注意的。
因此在275條中所規定的故意毀壞財物罪和第276條所規定的破壞生產經營是這兩個罪名之間,實際上存在著特別法和普通法的法條親和關系。也就是說破壞生產經營罪是一個特別法,而故意毀壞財物罪是一個普通法。故意毀壞財物罪是單純的侵害了他人對財物的所有權,而破壞經營罪不僅侵害了他人對財物的所有權,而且還破壞了他人對其財物的經營管理,所以這兩種罪在性質上還是有差異的。
2、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毀壞型財產犯罪
那么這種破壞性的財產犯罪,除了在刑法分則第五章所規定的故意毀壞財物罪和破壞生產經營罪兩個罪名以外,在刑法分則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中,也存某些毀壞財物的犯罪,對財產經營毀壞的這種犯罪。像放火、爆炸,那么這些犯罪本身都包含著對財物的損壞,因而具有毀壞財物的性質。此外在危害公共安全罪當中,還存在某些以破壞為手段的犯罪,如破壞交通設施、破壞交通設備,破壞易燃易爆設備等。這些以破壞作為手段的危害公共安全罪,實際上都具有毀壞財物的性質。
因此,對于這種毀壞型財產犯罪,我們要注意到在刑法分則當中它的分布還是比較廣泛的。這種毀壞型的財產犯罪和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從理論上看好像是比較容易區分的。因為前者是一種占有行為,將他人的財物據為己有,后者是對財物的毀損,是有毀壞性的。但是在司法實踐中,在有些案件中,到底是認定毀壞性的財產犯罪,還是認定為占有型的財產犯罪,有時就會發生混淆。
3、案例——雨花臺案件
這是發生在南京雨花臺法院判的一個案件。被告孫-進是一個乳品分公司的業務員,這個公司是專門出售乳制品的。牛奶是一個很快就會過期的乳品,它的保持期只有一兩天。這么一種比較特殊的產品。孫-進是一個女孩,20多歲,她向本單位虛構某學院需要供奶的事實,并用偽造的印章與公司簽訂了合同,先進貨,然后到一定的時間,再進行結算。在這種情況下孫-進將該公司奶共計30多萬份拿回家全部銷毀,造成本單位30萬元人民幣的損失。從她的犯罪動機來說,他是為了討好單位的一個經理,出于這樣一個目的實施這樣的行為。
那么這個案件為什么應當認為是毀壞財物罪,而不是一個職務侵占的犯罪。主要就在于怎么來理解這種占有型的財產犯罪當中的主觀上的非法占有目的。那么在主觀上的非法占有目的當中,除了要將他人的財物據為己有的這樣一個內容外,還要有按照財物的通常用途來使用這樣的一個內容,如果不具有這樣的內容,盡管你占有了這個東西,占有了這個財物,也不能認定為是一個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如果你加以毀壞了,仍然是一個毀壞型的財產犯罪。
4、案例二——盜竊與毀壞財物
甲是一個汽車修理廠的工人,修理汽車的。他因為在工作上的瑣事和單位領導發生了矛盾,想報復單位領導。于是甲私自配了這個汽車的鑰匙,下班以后潛回車間,把這個車偷偷開走了,并把這個車開到一個河里面,使這個車輛造成了毀損。也就是說這個被告人前面確實有一個將車輛從本來是單位所有,變成個人占有,這樣一個所謂偷車的過程。但是偷車的目的并不是按照這個車的正常用途來使用它,而是為了損毀它。他的主觀目的是要造成單位的經濟損失,造成車輛的損壞。
那么這個案件當中,似乎有兩個行為,前面有一個盜竊車輛的行為,后面有一個損壞車輛的行為。那么對這個案件如何來定性?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你毀壞,首先對這個車要有個占有,然后再來進行毀壞。那么先前對財物的占有并不構成一個盜竊,而是毀壞財物的預備。因此類似的案件都應當認定為是一種故意毀壞財物的犯罪。
那么這里說的毀壞財物是一般的毀壞還是包含著對一個財物使用功能的破壞,使這個財物損失了正常的使用價值?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這個損壞是使這個財物的社會價值喪失,也就是誰都用不了了,是社會整體財物的減損。但是像其他的情況,你這個東西雖然喪失對它的占有,但是這個東西還在這個社會里面,可能其他人可以用,或者其他的時間可以用,
像這種行為都不應當認為是毀壞。如將別人的小鳥放跑了。
三、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和非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
(一)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
在占有型的財產犯罪當中,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兩種,一種是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另一種是非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所謂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是指在實施財產犯罪之前,財產處于他人的占有之下,行為人為了取得財物,必須破壞他人對財產的占有,然后將財物轉移到本人占有之下,這是一種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
那么這個轉移占有的前提是行為人在實施財產犯罪之前,財物在他人的占有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將他人的財物據為己有,就必須破壞他人對財物的合法占有。而將他人的財物處于本人的占有之中。這樣一種將他人財物置于本人占有之中的過程,就是占有轉移的過程。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占有轉移,或者轉移占有。在我國刑法當中,絕大部分的財產犯罪都是這種所謂的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
(二)非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
1、特點
另外一種是非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是指行為人在實施財產犯罪之前,他人的財物已經處于本人的占有之下,行為人為了取得財物,只要直接據為己有就可以了。因此這里的非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就是侵占型的財產犯罪,以侵占作為行為方式的財產犯罪。
那么在我國刑法當中,主要是指刑法第270條所規定的普通侵占罪、刑法第271條所規定的職務侵占罪。另外刑法當中的382條所規定的貪污罪,也具有非轉移占有的特征。因此這個非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它的特點是他人的財產本來就處于行為人本人的占有之中。這種本人對他人財物的狀態,根據刑法第270條的規定,是一種代為保管的關系,基于對他人財物的保管,取得了對他人財物的占有。
2、對占有狀態的判斷
所以在這個區分占有轉移型財產犯罪和非占有轉移型財產犯罪,關鍵就在于對占有狀態的判斷。就是說行為人在實施財產犯罪之前,他人的財物到底是處于他人占有之中,還是處于本人占有之中?如果處于他人占有之中,要想占有他人的財物,必須要實施轉移占有型的財產犯罪。如果行為人在實施犯罪之前,已經取得了對他人財物的占有,在這種情況下要占有他人的財物,就不需要轉移占有,只要采用侵占的方法,就可以占有他人的財物。
因此這種占有狀態的一個判斷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這種占有轉移型財產犯罪和非占有轉移型的財產犯罪,這兩種犯罪罪名的設立,它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所有與占有的區分。如果這個占有和所有是不可區分的,那么它也不會有占有轉移型財產犯罪和非占有轉移型財產犯罪的區分。
在現實經濟生活當中,所有和占有的分離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國刑法第270條所規定的普通型侵占是指的侵占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這里所說的代為保管,是指這種占有和所有分離的這種現象的一個比較抽象的描述。那么實際上在現實生活當中,這種對他人財物的占有,是基于各種法律關系,各種民事法律關系,而占有他人的財物,那么狹義上的保管關系只是一種狹義上的保管關系。甲的財物委托乙來保管,那么這種情況下,占有關系轉移了,但所有關系沒有轉移,狹義上的保管。另外將物品借給他人,也是占有關系轉移,但所有關系沒有轉移。
租賃關系實際上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借用關系。另外將物品質押給別人,他人取得了質押物,質押關系。還有承包關系,這些由于某種法律上的合法原因,而獲得對他人財物合法占有。那么在現實生活當中還存在著另外一些非基于合法原因而占有,比如說不當得利,撿拾他人的物品。物品主人由于遺忘,而喪失了對物品的控制,而撿拾人因為不當得利,獲得了對他人財物的控制。
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由于合法的,或者某些法定的、或者非法定的原因獲得了對他人財物的占有。在這種情況下你要侵犯他人的財物所有權,不需要轉移占有,因為你已經獲得了對他人財物的占有。我們在法律上就把這種已經獲得對他人財物占有的狀態下,對他人財物的這種侵犯就理解為侵占。那么這種侵占就是以占有和所有分離為前提,如果你不僅占有了這個財物,而且這個財物也是歸你所有,這種情況下不可能發生侵占。因為你的財物既占有又所有,這個東西就是你的,當然不存在侵占。
另一方面,如果這個東西你并沒有占有,你不僅沒有所有而且沒有占有,在這種情況下你將他人的財物據為己有,就是一種占有轉移性財產權。所以在這里面就看這種財產的占有狀況,而不考慮你所采取的行為方式,這一點是特別要加以注意的。因為我們說這個財產犯罪要看你什么方法來取得這個財物,取得財產的方法手段對于財產犯罪認定是很重要的。但是對于占有轉移型的財產犯罪和非占有轉移型的財產犯罪,采取什么方法不重要,判斷這種財產的占有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有效期限怎么寫
2020-12-11涉外撫養收費多少錢
2021-01-14繼子女在什么情況下對繼父母的沒有贍養義務
2021-01-11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廣東省工傷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
2020-12-13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是勞動關系成立的前提條件
2021-02-05子公司勞動關系轉移
2021-03-15五五分成保險是怎樣賠償的
2021-01-17單位要給滿50歲的女職員買養老保險嗎
2021-02-17黑龍江司法鑒定指定保險醫生正確嗎
2020-12-26重復保險是什么
2021-01-18什么叫做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1-14新農村建設拆遷的主體是誰
2021-01-03農村宅基地過戶后遇到拆遷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26被拆遷人的補償權如何取得
2020-12-21增加安置住房面積如何交款
2021-01-21房屋拆遷補償費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1-01-04國務院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