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勞動爭議糾紛
【審理法院】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號】(2013)成民終字第1550號
【審級程序】第二審程序
【判決日期】2013年8月6日
【審理法官】臧x梁x何x
【裁判要點】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中明確,勞動關系成立一個條件就是用人單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勞動關系的一方的用人單位必然是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某些用工中也可以作用人單位。從上述規定來看,直接排除了個人、或未登記的企業作為用人單位的可能。勞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勞部發[1995]309號)第一條對于用人單位的主體有明確的規定。
【基本案情與爭議焦點】
基本案情:森某皮鞋廠系楊某某開設的工廠,該廠未進行工商登記注冊。杜某某于2012年3月26日到森某皮鞋廠工作,擔任鞋楦設計師,雙方口頭約定每月工資為3000元。2012年4月7日,因楊某某認為杜某某設計的產品不符合該廠的生產要求,在支付了杜某某13天的工資1300元后讓其離開。2012年7月6日,楊某某發現杜某某仍然居住在該廠宿舍,即強制要求杜某某搬出該廠。
法院認定,楊某某經營的森某皮鞋廠未依法進行工商登記注冊,不具備合法的用工主體資格,故杜某某與楊某某之間建立的是勞務雇傭關系。
【適用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勞部發[1995]309號)
一、適用范圍
1.勞動法第二條中的“個體經濟組織”是指一般雇工在七人以下的個體工商戶。
2.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勞動法。
3.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勞動法。
4.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不適用勞動法。
5.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在勞動法中被稱為用人單位。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勞動法執行。根據勞動法的這一規定,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應當視為用人單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勞動法解釋三)
第四條勞動者與未辦理營業執照、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營業期限屆滿仍繼續經營的用人單位發生爭議的,應當將用人單位或者其出資人列為當事人。
【法律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勞動關系呈現多樣化,勞動法的調整范圍已不適用勞動關系客觀發展的需要。因此,《勞動合同法》在勞動法的基礎上,擴大了適用范圍。即增加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作為用人單位,并且將事業單位聘用制工作人員也納入本法調整。此外,本法還根據征求意見的情況和現實勞動關系的需要,對非全日制用工作了專門規定。
一、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經濟性組織,包括法人企業和非法人企業,是用人單位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本法的主要調整對象。個體經濟組織是指雇工7個人以下的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組織。如民辦學校、民辦醫院、民辦圖書館、民辦博物館、民辦科技館等。
本條第一款采取列舉加概括的方式明確了用人單位的范圍,就是說除列舉的三類用人單位外,本款還規定“等組織”。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等”,屬于“等外”,也就是說除列舉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三類組織外,其他組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也是可以。這三類組織以外的組織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它們的組織形式比較復雜,有的采取合伙制,有的采取合作制,它們不屬于本條列舉的任何一種組織形式,但他們招用助手、工勤人員等,也要簽訂勞動合同。因此,也是勞動關系。
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
根據本條的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1、國家機關。這里的國家機關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國家軍事機關、政協等,其錄用公務員和聘任制公務員,適用公務員法,不適用本法,國家機關招用工勤人員,需要簽訂勞動合同,就要適用勞動合同法。
2、事業單位。事業單位適用本法,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如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等,其錄用工作人員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不適用本法。一種是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事業單位與職工簽訂的是勞動合同,適用本條的規定。還有一種事業單位如醫院、學校、科研機構等,有的勞動者與單位簽訂的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的,單位可以為用人單位;有的勞動者與單位簽訂的是聘用合同,簽訂聘用合同的,就要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另有規定的,如沒有規定就可以構成用人主體。
3、社會團體。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愿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社會團體的情況也比較復雜,有的社會團體如黨派團體,除工勤人員外,其工作人員是公務員,按照公務員法管理;有的社會團體如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文學藝術聯合會、足球協會等文化藝術體育團體,法學會、醫學會等學術研究團體,各種行業協會等社會經濟團體。這些社會團體雖然公務員法沒有明確規定參照,但實踐中對列入國家編制序列的社會團體,除工勤人員外,其工作人員是比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除此以外的多數社會團體,如果作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的是勞動合同,就可以作為用人單位的主體。
【律師心得】
第一,員工在就業時應注意用人單位是符合勞動法所規定的法律主體資格,并不是所有名稱叫廠、公司的就辦理過營業登記。如果沒有登記就不可能構成用工主體,那么勞動法所規定的未簽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經濟補償、經濟賠償、工傷待遇、年休假、病假工資等待遇都沒有。作為普通人應如何避免這類用工主體呢?如果對方是公司可上成都市工商局的成都信用網(http://www.cdcredit.gov.cn/index.do)或四川省工商局的四川信用網(http://www.sccredit.gov.cn/queryInfo.do?behavior=enterSearch&panel=corp)進行查詢。
第二,律師在承接勞動糾紛業務時,關鍵也要考慮用人單位的主體問題。勞動法所規定的待遇都有一個前提是,員工和單位是勞動關系。另外只有對方是公司,在仲裁或判決執行時才更有保障。這個事情也很好避免,只要查一下即可。如遇到對方剛好沒有登記注冊,則應把用人單位或出資人列為被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7行政復議機關辦案流程
2020-12-13對臺灣地區有關婚姻家庭民事判決的認可
2021-03-14一張圖片版權費用多少
2021-01-16實用新型專利有效期
2021-02-15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賠償
2020-11-20限制民事行為人消費行為是否可撤銷
2020-12-17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經濟補償金能否分期支付
2020-12-01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誰負責對外資保險公司實施監督管理
2021-01-13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的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08什么是絕對免賠額
2020-12-20土地承包合同怎么寫,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06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5執照沒注冊在拆遷地有補償嗎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