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應遵循以下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按照考察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3、遵守考察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4、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報考察機關批準
二、緩刑的法律后果
1、考驗期滿沒有違反人合規定,則原刑罰不再執行,并公開予以宣告
2、在考研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之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依刑法69條規定數罪并罰
3、緩刑考驗期間,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規定的,情節嚴重的,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三、緩刑考驗期間如果過失犯罪該如何處置
犯罪最本質的特征是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達到刑罰處罰的標準,就應用刑法來評價,從而定罪量刑。而量刑同樣也是依據行為社會危害性的大小來衡量,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大,量刑就高,反之已然。判斷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的大小,則要根據犯罪事實、犯罪的性質、犯罪的情節、犯罪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來綜合衡量。而主觀惡性,只是包含于犯罪的情節,是主觀方面的內容。所以對緩刑考驗期間又過失犯罪的罪犯,以其主觀惡性不大為理由,認為可以再判處緩刑,是片面的。
其次,從過失犯罪的罪過形式上看,其主觀惡性不小。
犯罪的罪過形式分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過失犯罪的罪過形式是應當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出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的心理而違反了某種制度或規定,以致發生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而過失犯罪的罪犯,均以違反了某種制度或規定為前提,其對相關部門制定制度或規定的重要性是明知的,都知道凡制定某一項制度或規定都是在避免某種危險,否則會發生嚴重的危害性。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基于某一目的,故意違反了制度或規定,導致發生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
我國刑法中的緩刑是以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為前提。對犯罪人宣告緩刑,既不是無罪判決,也不是免除刑罰,而是以刑罰的強制力為后盾,以犯罪人在緩刑期內不致再危害社會為條件,保持著執行刑罰的可能性。對于緩刑犯罪來說,宣告緩刑迫緩刑犯嚴格管束自己,檢點自己的行為,以免重落法網,這正是刑罰的威懾力所致。因此,緩刑并非脫離刑罰的強制性而獨立存在,而是在保持原判刑罰效力的影響下才能有效地實施。
綜上所述,緩刑考驗期間如果過失犯罪只要是構成犯罪,都要撤銷緩刑,不但這樣,還要與原判刑罰進行數罪并罰,一起執行,不分故意還是過失。
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本網站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責任糾紛學生能否適用城鎮標準
2021-02-08同業競爭限制協議是怎樣的
2021-02-24一般保證連帶共同被告
2021-03-1380歲能拿多少贍養費
2021-03-14業務承包關系算雇傭嗎
2021-01-13被財產保全了銀行卡還能用嗎
2021-01-12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飛機延誤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28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車輛超載保險賠付嗎
2021-03-16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區別
2020-11-15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
2021-01-29土地轉讓違法所得使用權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2021-03-03農村大力拆除空心房的原因是什么拆遷補償又是多少呢
2021-02-24如何辦理拆遷安置房手續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