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是人民法院依據生效的具有給付內容的裁判文書,使用國家的強制力,強制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以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人民法院在行使執行權時,由于涉及的面較廣,影響較大,同時社會生活紛繁復雜,有時不可避免的會侵害到案外人的合法權益,所以有必要設置某種保護案外人合法權益的措施或制度。
民事訴訟法分別從程序和實體上規定了案外人執行異議制度來保護案外人的合法權益。程序上的案外人執行異議就是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執行方法不當或違反執行程序,侵害案外人的合法權益時,案外人可以提出異議申請,要求人民法院改正錯誤行為。例如在被執行人的房屋出租的情況下,拍賣該房屋時,強令承租人遷出,此時承租人就可以要求人民法院糾正此不當的執行方法。具體體現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該條中規定的“利害關系人”就包括案外人。
實體上的案外人執行異議就是在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全部或部分權利,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要求人民法院停止執行行為。例如在執行過程中,在拍賣被執行人的房屋時,案外人提出被執行人早已將該房屋轉讓給其,其現在是該房屋的合法所有人,而要求人民法院停止執行行為。具體體現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從該條規定又可以得知,實體上的案外人執行異議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案外人可以提出異議申請,另一種是對異議申請的審查結論不服,還可以提起異議之訴,但異議申請是異議之訴的前置程序。
二、案外人執行異議的審查
筆者受理論及實務經驗的局限,在此僅對實體上的案外人異議申請的審查進行粗淺的闡述。
1.異議申請提出的條件。首先,有權提出異議的主體只能是除當事人之外的案外人,但并不是泛指當事人之外一切其他人,而是對執行標的主張全部或部分權利的案外人,案外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組織;其次,案外人主張的權利主要包括所有權、抵押權等擔保物權或其他物權;再次,異議申請的審查法院是執行法院;最后,案外人提出異議的時間必須是在執行過程中。
2.審查的機構及組織。法律并未明確規定案外人提出異議申請后,是由執行局還是審判庭來進行審查,以及審查是采用獨任制還是合議制。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中規定:“執行程序中重大事事項的辦理,應由3名以上執行員討論,并報經院長批準。”依該解釋來看,案外人異議申請的審查,應當由執行局采用合議制來進行。但該規定在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之后已經廢止,新的解釋對此未給予明確說明。執行實務中,均是由執行局采用合議制來審查。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是對生效裁判文書中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執行,應當迅速、及時,故由執行局審查,可以提高效率。同時,為了防止執行員工作的隨意性,采用合議制可以充分保護案外人的合法權益。
3.審查的方式。審查是進行形式上的審查,還是進行實體上的審查,在2007年《民事訴訟法》修正之前,這個問題是不存在任何爭議的,1991年公布的《民事訴訟法》中并未規定案外人合法權益程序上的保護方法,實體的保護方法也僅規定了案外人提出異議申請一種,而未規定異議之訴。1991年《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執行員應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駁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長批準中止執行。如果發現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依該條規定,執行人員在對案外人提出的異議申請進行審查就是實體審查。
2007年《民事訴訟法》修訂之后,在實體方面對案外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異議申請,一種異議之訴,而且異議申請是異議之訴的前置程序。此時執行異議申請就應當是進行形式審查,還是實體審查就存在爭議。執行實務中,多數人民法院依然進行的是實體審查。筆者認為如果案外人對人民法院作出的異議申請的審查結論不服,可以提起異議之訴。異議之訴是需要審判庭開庭審理的,從理論上來講,作為前置程序的異議申請的審查就應當是程序審查,否則會造成工作的重復,不利于司法效率的提高。從實務方面來說,執行工作追求的是迅速和及時,為了防止案外人和被執行人惡意串通,故意規避執行行為,異議申請的審查應當是程序審查。
關于對形式審查如何理解,筆者認為不論是形式審查,還是實體審查,都是對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判斷,只不過這個判斷是從形式得出來的,并非形式審查就不進行實體判斷。例如,甲申請對乙的一處房屋進行執行,法院將該房屋查封后,丙提出異議申請,稱雖然該房屋目前還登記在乙的名下,但乙早已將該房屋出賣于其,并已經交付,只是因某種原因未辦理變更登記而已。執行局在審查丙的異議申請時,只需審查房屋權屬證書和房屋登記簿的記載,而不需要考慮其他原因,即使考慮了其他原因,執行局也無權作出房屋所有權已經轉移的結論,房屋所有權是否轉移,只能待審判庭的審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一方實施家暴或虐待,離婚時需要承擔哪些賠償
2020-12-09農民工被老板拖欠工資,如何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2020-12-15榮譽權有哪些特征
2020-12-11以公司名義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
2021-02-26老人需要有監護人嗎
2021-03-22中止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5近親結婚可以領結婚證嗎
2021-01-29上級法院可交給下級法院審理的案件有哪些
2021-02-06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解除勞動合同的招工表還有效嗎
2021-03-18城管強制拆除違建程序是什么
2021-03-04醫療費中醫保部分能否提起訴訟
2020-11-09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無償合同中止履行需要通知嗎
2021-01-13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離婚時人壽保險如何分割
2020-11-11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非投保人告保險公司告出“創舉”
2021-01-30校車肇事損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