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受傷的損傷參與度的評定原則是什么?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第5.3條規定:“評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程度時,應排除其原有傷、病等進行評定。”依據公平合理原則,在傷殘評定中,應當扣除傷殘者受傷前的傷、病程度予以評定,否則會加重車方利益損失。
損傷參與度評定基本原則主要有:
1、傷病吸收原則
判斷依據:如果沒有該交通事故的發生,傷者在通常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疾病引發的目前后果。
2、醫療過失原則
判斷依據:對明顯存在,且加重了傷者的殘疾程度的醫療過失,在綜合評定傷殘等級后,評定書中應明確指出“醫療因素(或醫療缺陷)作用的程度”。
二、損傷參與度指的是什么?
損傷參與度是損傷對后果的形成所起作用的份 額。據此來判斷行為人對被害人出現的后果 應負責任的程度。日本著名法醫學者渡邊夫雄最早提出了“損傷寄予度”的觀點,指出許多情況下損傷只是最終后果或者結局中的一個因素,且不是唯一因素,因此,可以對損傷在最終后果或者結局中所起到的作用進行定量分析,即運用損傷“寄予度”進行傷病關系的法醫學分析,得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法醫學工作者和法學工作者的認同。目前,我國法學界和法醫學界較為普遍地接受了這一觀點,并通常將其命名為“損傷參與度”。
三、損傷參與度可以分為幾級?
損傷參與度可以分為五級:
①、既有損傷又有疾病,后果完全由損傷所造成,疾病未起作用,損傷與后果之間有必然的因果關系,為100%。
②、既有損傷又有疾病,后果主要由操作所造成,疾病只起輔助作用,則損傷與后果之間有直接因果關系,為70~90%。
③、既有損傷又有疾病,兩者單獨存在都不能造成目前的后果,或者在造成目前后果的作用上同等重要,難分主次,則損傷
與目前后果之間系界限型因果關系,為40~60%。
④、既有損傷又有疾病,損傷是誘發或加重因素,即損傷比較輕微,對人體沒有大的危害,但能誘發或促進疾病的發作,則
損傷與目前后果之間系間接因果關系,為10~30%。
⑤、既有損傷又有疾病,若后果完全由疾病所致,則損傷與后果之間無因果關系,為0%。
當交通事故中有人身損害發生的時候,交通肇事者和保險公司就應當對受害人進行賠償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伙食補助費等等,但是這些損害賠償的前提就是要判定受害人的損傷參與度,保險公司和肇事者才能按照損傷參與度所對應的標準進行賠償。
交通事故的一般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交通事故中要賠償哪些財產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新型詐騙“套路貸”的法律適用
2021-03-01購置固定資產是否需繳納印花稅
2021-02-26貸款擔保需要本人簽字嗎
2021-02-24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銀行匯票的基本當事人有哪些
2020-11-09法定監護與委托監護的關系如何
2021-01-13男方房屋贈與協議書怎么寫
2020-12-16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可以調整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嗎
2020-12-01雇傭關系能認工傷嗎
2021-03-21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單位的職責
2020-12-19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人壽保險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18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出了車禍保險需要立即報案嗎
2020-12-06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