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案后未中止犯罪能否認定自首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犯罪嫌疑人中止犯罪行為后,到公安機關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認定為自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四條?【犯罪中止】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
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第六十七條?【自首】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二、犯罪中止的構成條件有哪些
犯罪中止具體的構成要件,刑法學界曾提出了二特征說、三特征說和四特征說。其中三特征說和四特征說影響較大。三特征說一般認為犯罪中止構成要件中包括時間性、自動性、有效性要件。四特征說認為在三特征說基礎上還有一個客觀性要件,即認為犯罪中止不僅主觀上要自動停止犯罪,還要客觀上有中止行為。
我國現行刑法第24條第1款規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生的,是犯罪中止。”這是一條精練概括性的規定,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態有復合之處,單根據法條的規定是難以準確認定的,需要對犯罪中止的構成要件有一個清楚的把握。檢察機關在提起公訴時對這一個犯罪情節也應該有清楚的認識。
隨著世界范圍內刑法理論的客觀主義向主觀主義的演變,刑法學家們的視角從以犯罪行為為中心向以犯罪行為人為中心轉變,因此,犯罪中止成為順應這一潮流而在刑事立法中普遍設立的一項制度。我國刑法將故意犯罪停止形態分為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預備、犯罪中止四種具體形態,各種形態之間界限分明。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犯罪嫌疑人中止犯罪行為后,到公安機關主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認定為自首。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模板的內容是如何的
2021-02-17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子女領取老人高齡津貼是否合法
2020-12-27房貸新政下毀約能否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17勞務分包合同屬于什么法律關系
2021-01-29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保險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1-03-16人身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3什么是保險人?
2020-12-23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1-29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違章肇事保險給報嗎
2021-03-21醉酒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進行理賠
2021-02-03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
2021-03-01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未召開村民會議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02土地租賃合同范本(一)
2021-03-24以個人名義簽訂承包合同屬于家庭財產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