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取出境證件罪的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以勞務輸出、經貿往來或者出國考察、觀光旅游等名義,弄虛作假、從國家主管機關騙取護照、簽證等出國(邊)境所必需的出境證件,而且行為人將騙取的出境證件交給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犯罪分子用于犯罪活動。
1、弄虛作假,采用欺騙手段。行為人弄虛作假,以欺騙手段,使國家出入境管理機關的有關工作人員發生錯誤認識,為其辦理出境證件、從而合法地獲取出境證件。這是騙取出境證件罪的本質特征,也是騙取出境證件罪區別于其他犯罪的重要標志。只有在行為人采用了欺騙的手段的情況下,才能構成騙取出境證件罪。
虛構事實、是指以語言、文字或者某種舉動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或者故意夸大事實,使人把根本不存在的事實誤認為存在或把夸大的事實誤以為真。
隱瞞真相,是指故意掩蓋客觀存在的事實,從而使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上當受騙。
就騙取出境證件罪而言,行為人為達到為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使用的目的,必須以有組織的出國人員的方式,以各種名義騙取出境證件。根據我國出入境管理的有關法律規定,有組織的出國人員,是指由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或授權的機構組織的出國人員或團體,因非公務活動出境,該機構在境外提供必要的組織、服務的出國形式。在出入境管理中,被批準或授權的機構對出國人員和出入境管理機關負有雙方面的責任。這種有組織的出國渠道主要有:(1)留學;(2)旅游;(3)就業;(4)商務活動。
2、錯誤認識。錯誤認識是指人們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這里的錯誤認識不是泛指受騙者對案件的一切事實情況存在認識上的錯誤,而是僅指對能夠引起被騙的負責辦理出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放出境證件的事實情況有認識上的錯誤。
從發放出境證件。負責辦理出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生錯誤認識之后、往往就會出現錯誤地發放出境證件的結果。
騙取出境證件罪的客觀要件主要是以不符合出入境證件上的限定條件,私自輸出或者輸入出入境人員形成的犯罪。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以偷渡的名義來定義該類人員。我國現在對于該類騙取出境證件的人員,已經嚴格進行排查,所犯罪之人從重處罰。
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的客觀要件有哪些
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怎么判?
非法出售出入境證件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民事起訴狀(樣本)
2020-12-08當面咨詢律師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0拘留黨員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7出資干股退出能退錢嗎
2021-03-06發生交通事故處理流程有哪些
2021-01-07婚前隱瞞債務是騙婚嗎
2021-02-12贍養父母是憲法規定的義務嗎
2021-03-05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不知情的輕微碰撞算肇事逃逸嗎
2020-12-11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出資人可以要回房子嗎
2021-03-18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外資保險公司 未按照規定公告罰款多少
2021-01-19何謂保險合同的違約責任
2021-01-03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