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的刑法規制
第一:見死不救是一種不作為行為。刑法規定:無行為則無犯罪。但刑法中的行為指“在人的意識支配下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身體活動”,包括作為和不作為。作為是指行為人以積極的行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刑法規定的絕大多數犯罪都是以作為的形式實施的,例如藥家鑫殺人,就是一種作為的犯罪。但還有另外一種行為叫不作為,是指行為人在能夠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的情況下不履行該義務,而不作為也是能構成犯罪的。
第二:就現在的刑法而言,醫跑跑和18個見死不救的路人并沒有構成犯罪。那么什么樣的不作為我們能對其進行刑事處罰呢?有三個必備的條件。
首先,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具有法律性質的義務。義務的來源主要有:(1)法律、法規明文規定的義務。例如,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2)職務或者業務要求的義務。例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履行相應職責的義務,執勤的消防人員有消除大火的義務,等等。(3)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例如,合同行為、自愿接受行為等可能導致行為人負有實施一定積極行為的義務。(4)先前行為引起的義務。這是指由于行為人的某種行為使刑法所保護的合法權益處于危險狀態時,行為人負有派出危險或者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積極義務。比如甲邀請乙去游泳,乙突然腳抽筋而甲拒絕施救,那么甲的行為便觸犯了刑法的規定。
第二個條件是,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法律不可以強人所難。如果行為人雖有某項法律義務,但由于種種原因其不具備履行該項義務的條件,則不構成不作為犯罪。比如之前的例子中,兒子本身經濟貧困,無力供給對父母的贍養;乙腳抽后甲也抽筋無法施救,這樣便不構成不作為犯罪。
第三個條件: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危害結果。再用之前的例子,如果兒子拒絕贍養父母,但父母通過自己的乞討等行為養活了自己,兒子便不構成犯罪;乙腳抽筋后,甲沒有施救,但最終乙掙扎著爬上了岸,這樣的話甲便沒有觸犯刑法。
不作為可能觸犯的罪名。(1)不作為致人死亡的,一般定性為“故意殺人罪”;(2)不履行撫養義務的,一般定性為“遺棄罪”;(3)不履行納稅義務,一般定性為“逃稅罪”;(4)不履行監管義務的,一般定性為“玩忽職守罪”。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講解的“見死不救的刑法規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不良之風興起。世人以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來面對社會關系,這樣下去只會泯滅人性的良知,使社會上的各種感情觀念淡薄。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骨折十級傷殘能賠償金
2021-01-04盜用場地圖片侵犯什么權
2021-01-08交通事故中要做哪些司法鑒定?保險可以賠償多少費用?
2020-12-04按揭房被保全怎么執行
2020-12-18交通肇事責任認定多久出來
2020-11-25派遣員工如何中止合同
2020-11-26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患病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2-05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單方面辭職勞動合同書是否可以違約
2021-03-25勞務合同簽一年辭職需注意什么
2020-12-20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淺談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案中的責任承擔
2020-11-12保險公司意外死亡索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10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