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假藥罪需要明知嗎
依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銷售假藥罪的主觀表現是故意,當事人明知是假藥而故意進行銷售的,才會構成銷售假藥罪,如果不知道的,是不會構成該罪的。
相關法律規(guī)定
第十四條?【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fā)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一百四十二條?【生產、銷售劣藥罪】生產、銷售劣藥,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劣藥,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規(guī)定屬于劣藥的藥品。
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
從意志因素來看,要審查被追訴人對危害行為必然或者可能引起的危害結果是否積極追求或者放任不管。主觀意志是人的內在心理活動,必然通過客觀行為表現出來,故被追訴人的主觀意志狀態(tài)可通過其實施的外在行為審查確定。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判斷:
1、有證據證明被追訴人為實施犯罪積極準備犯罪工具,或者為實施犯罪創(chuàng)造條件,如對被害人進行跟蹤、踩點、提前了解犯罪對象的外部環(huán)境或者排除犯罪障礙等。
2、有證據證明被追訴人為實施犯罪積極組織、拉攏他人共同參與,或者積極尋找作案空間和作案對象。
3、有證據證明被追訴人實施了以侵吞或者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公共財產為目的的危害行為的,或者為獲取物質利益或者其他財產性利益而實施行政法規(guī)禁止的危害行為。
4、有證據證明被追訴人為實現犯罪目的對被害人實施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旨在實現犯罪目的(意圖)的侵害行為。
5、有證據證明被追訴人以實施部分行為為誘餌騙取他人財物,或者胡編謊言騙取他人信任,以實現犯罪意圖的,或者為實現特定目的,積極游說,拉攏說服他人實施某種合法或者違法的行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銷售假藥罪的主觀表現是故意,當事人明知是假藥而故意進行銷售的,才會構成銷售假藥罪,如果不知道的,是不會構成該罪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購新房天花板有裂縫如何維權
2021-02-28商品房買賣合同草稿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0四級醫(yī)療事故的分級
2021-01-04房屋租賃協議范本
2021-02-24新三板掛牌意味著什么
2020-12-042020女方離婚起訴書范文
2020-12-06沒收程序由中院管轄嗎
2021-03-14再次指定管轄禁止
2021-01-21勞動簽定和司法鑒定有什么區(qū)別
2021-02-10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如何解決集體土地租賃合同糾紛
2021-02-08常見的購房小誤區(qū)有哪些
2020-12-25賣主去世房產怎么過戶
2020-12-04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企業(yè)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團體意外險和個人意外險有什么區(qū)別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