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記者采訪的構成犯罪嗎
關于記者的身份,國家有明確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第二條中明確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新聞采編活動,須持有新聞出版總署核發的新聞記者證。”第四條中又規定“新聞記者,是指新聞機構編制內或者經正式聘用,專職從事新聞采編崗位工作,并持有新聞記者證的采編人員。”第第十六條中又規定,“新聞采編人員從事新聞采訪工作必須持有新聞記者證,并應在新聞采訪中主動向采訪對象出示。”第十九條中又規定“新聞采訪活動是新聞記者的職務行為”。第三十七條中又規定,“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以下行為之一的,由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聯合有關部門共同查處,沒收違法所得,給予警告,并處3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二)假借新聞機構、假冒新聞記者從事新聞采訪活動的”。
如果觸犯到刑法,在認定冒充記者的行為人是否構成詐騙罪時,有一個因素必須認真加以認定,即行為人是否有將他人的財物非法據為己有的主觀意圖。如果是以幫人辦事為名,取走錢物,未能辦成,又挪用錢物的且拖欠不還的,就應該仔細分析其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仍打算歸還的,則不能以詐騙罪論處。
冒充記者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構成妨害公務罪。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的方法,阻礙國家機關、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履行職責的行為,或者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本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冒充記者的行為人的行為如果情節嚴重的話,同樣可以構成本罪。其主要情況是冒充記者的行為人,以曝光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隱私為由,對其進行威脅的。而“隱私”是否真實,以及威脅是否產生了行為人預期的效果,都可以認定為構成妨害公務罪。當然,如果行為人冒充記者,只是以一般的爭吵、糾纏等方式,給執行職務或履行職責造成一定影響的,一般不以妨害公務罪論處。
冒充記者可能觸犯的罪名,往往與其行為目的有直接的關系。除上述兩個罪名外,冒充記者的行為還可能因行為的不同而構成強奸罪、重婚罪等。
對于假冒記者采訪的情況大多不屬于犯罪,但如果被識破的話,或是偷拍了一些不好的東西,這些東西也容易被刪光的。假冒記者采訪人是否會受到法律的處罰如果你不清楚要多問問律師,在律霸網有許多律師能給你提供免費的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判定是否侵犯商標權
2021-03-07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合同當事人有哪些義務
2021-02-15破產重整還能拿回錢嗎
2021-02-17隔代探望權不再保留,最新草案三審稿
2021-02-20房屋遺產繼承公證費用怎么算
2021-02-27房屋改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3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掛靠企業違法的責任承擔
2020-12-10付定金簽訂金協議前要注意什么
2020-11-16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合同終止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9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保險合同各條款的變更和更正
2021-01-24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車險新規:車險費率改革后,這些情況也納入責任賠償范圍
2021-02-14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