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他人身份犯罪嗎
冒充他人身份的行為屬于違法侵權行為,不構成犯罪。
《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200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1、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領身份證的;
2、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3、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居民身份證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10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1、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2、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對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下列行為之一,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1、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泄露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千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2、單位有前款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人民警察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利用制作、發放、查驗居民身份證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2、非法變更公民身份號碼,或者在居民身份證上登載本法第三條第一款規定項目以外的信息或者故意登載虛假信息的;
3、無正當理由不在法定期限內發放居民身份證的;
4、違反規定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
5、泄露因制作、發放、查驗、扣押居民身份證而知悉的公民個人信息,侵害公民合法權益的。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冒充身份這種情況不是說就一定會犯罪,對于冒充他人身份,這種行為應當是侵犯了對方的一些權利,只要是沒造成過多損失的話,一般是治安處罰,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無效合同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1-01-10單位能否構成非法采礦罪
2020-11-27法醫鑒定輕微傷害標準
2021-01-20什么是商標變更
2021-02-09財產保全可凍結配偶的嗎
2021-02-09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中國保監會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2020-12-19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怎么認定房屋中介欺詐
2020-11-13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員工不同意調崗公司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7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男友是否可以給女友投人身保險
2021-02-05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沒有按時交保費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18保險索賠的四個要點
2021-02-26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