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害者去世但肇事者逃逸可以火化嗎
不必非等到抓到肇事者才火化,只要事故認定清楚,肇事者明確,可以先把人火化,隨后再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可以把肇事車輛的保險公司一同起訴到法院,要求保險公司在保險范圍內賠償。
(一)行政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核發地車輛管理所將對其終生不得重新獲取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記入全國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備案。
(二)刑事處罰: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謂“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釋》第3條規定,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2條第1款規定和第2款第(1)至(5)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解釋》,“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二、怎么認定交通肇事逃逸
1、認定逃逸存在一個前提條件,即行為人對肇事事故應是明知的。
如果行為人對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使,主觀上沒有惡性。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只是在進行正常的駕駛行為。所謂的“逃逸”時不能成立的,如果對于這種駛離現場的行為以逃逸論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是典型的客觀歸責,無論從刑事立法基本原則還是從司法公正角度出發都是不適宜的。當然,這里的“明知”并非要求肇事者對于其中所有的細節都有著具體的明知,只要堅持主客觀統一的原則,對于肇事存在蓋然性、可能性的明知,就符合要求。
2、逃避搶救義務以及其后逃避責任追究。
一般情況下,逃逸者不履行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的動機是重合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可能存在著并不逃避搶救義務但盡可能地逃避肇事責任追究或者不履行搶救義務但并不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單一動機的情況,前者如甲駕車將被害人撞成重傷后,將被害人盡快送到醫院,但之后一走了之的情形。只要具備逃避搶救義務和逃避責任追究這兩個動機中的任何一個,都應認為具備了逃逸。
綜上所述,對于受害者因為交通事故死后,肇事者又逃逸的也可以先把受害者火化,不用非要等抓到肇事者后才火化,只要明確了肇事者,火化當事人后,然后也可以向法院起訴要求賠償,并追究對方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三者險是否賠償
交通肇事逃逸罪判刑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物業費追訴時效怎么算
2021-01-17特別授權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0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立案標準
2020-11-11交通刑事責任會坐多久
2021-01-14合伙合同應該載明哪些內容
2021-01-31剝奪政治權利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2商業匯票包括哪些
2021-03-10已判刑事犯罪民事調解書還有效嗎
2021-03-162015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0-12-11正在建造中的房屋可否作抵押物?
2020-11-13三方之間買賣合同糾紛怎么認定
2021-01-16按揭的房產可以贈與未成年兒子嗎
2021-01-12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破產重整怎么拿到工資
2021-01-30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人壽保險怎么買,在購買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4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一般附加險有哪些險別
2021-03-05如實告知規定對保險業提出新要求
2021-02-13人身保險事故獲雙賠的正當性依據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