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者逃逸面臨刑事責任是什么?
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并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2、客觀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
3、逃逸后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綜上所述,發生交通肇事,當事人一般要承擔全部事故責任,而其逃逸的,處罰要從重。構成犯罪的,判刑在三年到七年不等。交通肇事逃逸是否構成犯罪標準主要看情節及造成后果嚴重程度。作為受害人家屬,可以在庭審的時候提出附帶民事訴訟。
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家屬諒解書
交通肇事精神損害賠償標準
交通肇事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沒有結婚證可以離嗎
2021-02-20專利侵權如何維權
2020-11-17商標轉讓的概念
2021-01-05債權人能否選擇按份共同保證的保證人中一人起訴
2021-01-11雙倍退回定金合同還需要履行嗎
2020-12-20中國保監會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2020-12-19遺產繼承沒有第一第二繼承人如何繼承
2021-01-09按揭房辦理房產證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崗位調動了合同要重新簽訂嗎
2021-03-12公司提高崗位任務量導致員工考核不過,后又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0-12-29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團體意外傷害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9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交通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10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車被冰雹砸傷可以理賠嗎
2021-01-08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