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規定肇事棄車逃逸怎么認定?
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主觀上是為了逃避法律責任的追究。具體如下: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當事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交通事故當事人認為自己對事故沒有責任,駕車駛離事故現場的;
3、交通事故當事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5、交通事故當事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6、交通事故當事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7、交通事故當事人離開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其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8、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或未經協商給付賠償費用明顯不足,交通事故當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實信息,有證據證明其是強行離開現場的。
以上八種行為可以認定為交通事故逃逸行為,并在一些情況下可以追求肇事者的刑事責任。
二、責任認定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于肇事后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的情節的,屬于交通肇事罪的情節加重犯。構成該情節加重犯,首先要求行為人的肇事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否則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只能作為定罪情節在確定其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時加以考慮;
其次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已經發生交通肇事行為,如果對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產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動機,也就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再次,對于雖然履行了對被害人的搶救義務,但是逃避責任查清認定的行為,仍然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后,所謂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現場逃離,但也可以將被害人送往醫院后逃離,甚至在現場躲藏的情形。
三、處罰力度
1,一般來說,交通肇事時需要至少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傷才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
2,但是依司法解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責任,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也可能構成交通肇事罪。
3,若構成犯罪,或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若積極賠償損失可能量刑時會得到從寬。
補充:若沒有逃跑,肯定不構成犯罪。現在只有盡量認錯了,處理好的話很有可能也不會被起訴。
綜合上面所說的,法律規定在發生了事故之后雙方當事人一定要留下來進行處理劃分了責任之后才能進行離開,而對于在事故中肇事逃逸的會承擔法律的所有責任,我國也是出了相關的條例只要符合就會按照肇事逃逸的情形來進行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的如何認定
交通肇事逃逸處罰規則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的處罰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年好友往寶馬發動機倒白糖,發動機報廢,構成侵權嗎
2021-02-24噪音擾民打110有沒有用
2020-11-08工傷一年多沒申請怎么處理
2020-12-17怎樣避免商標無效請求
2020-11-09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勞動關系勞務關系賠償區別
2021-02-10勞動關系轉移手續
2020-12-28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及險別
2021-01-27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人身保險一般期限長嗎
2020-12-01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無證駕駛車輛肇事,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2-19保險公司拒賠通知書怎么寫
2020-12-22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1-01-31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1-01-10土地補償費分配不均時該如何確定案由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