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是犯罪嗎?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律法規發生交通事故后,對于受害人或受損財物未做必要的搶救或處理或未按規定向公安機關報警,擅自逃離現場,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責任無法確定和追究的行為。如果行為人對肇事情況不明知,而駕車繼續行駛,這種情況下,行為人所謂的“逃逸”在行為人的主、客觀上無非是正常行駛行為的繼續化,是交通肇事罪中的重要情形。
二、交通肇事逃逸量刑標準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的規定(法釋〔2000〕33號 最高人民法院2000.11.15發布)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但是當前交通肇事違法犯罪特別是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和其他惡性交通肇事犯罪不斷增多,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即使肇事后逃逸也增加不了什么處罰,助長了肇事者能逃就逃的心態,從而造成了更加嚴重的后果。筆者認為,現行法律對交通肇事逃逸犯罪的處罰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此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過失,即行為人對肇事后果持過失心理狀態,因而只能按照過失犯罪處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員傷亡的,車輛駕駛員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笨梢姡煌ㄕ厥绿右萃耆枪室膺`法犯罪行為,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產生某種危害結果,而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持直接故意或間接故意心理狀態。對交通法規而言,肇事后逃逸是直接故意;就肇事后可能帶來的人員傷亡或者公私財產的損失而言,肇事后逃逸則表現為間接故意,甚至不排除某種直接故意存在,如肇事者將他人撞傷,明知不搶救必然會導致死亡發生,但為了避免救治傷者帶來的經濟損失和麻煩希望傷者死亡而逃離事故現場,就是不作為的直接故意。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把交通肇事逃逸與“其他特別惡劣情節”并舉而作為加重處罰的情形,但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的“其他特別惡劣情節”,仍然是行為人過失所為導致的特別嚴重后果。從犯罪構成理論來看,把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一并論處是不符合法理的。因此,應獨立成立交通肇事逃逸罪,因逃逸致人死亡,可作為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加重處罰情形。
交通逃逸者大多都是害怕支付罰金,或者是害怕被判處拘役等,留下案底,但是殊不知,一旦逃逸者被緝拿歸案,那么將會,面臨著更為嚴重的處罰。由此,有些司機唉逃逸后也會主動自首,以求可以減輕處罰,同時還可以繼承開車等。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交通事故請律師的好處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取保候審3年了何時結案
2020-11-14哺乳期離婚撫養費如何計算
2021-01-11法院違法審理案件怎么找證據
2021-03-06吃霸王餐怎么處罰
2020-12-02集資房出售要補交什么嗎
2020-11-17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合同中知識產權免責怎么約定
2020-12-08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學生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的種類
2021-01-15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8稅務代理的種類
2021-01-06世紀理財:投資公告中的買入價與賣出價
2020-12-30怎樣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19土地承包合同的訂立程序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2-09土地流轉合同后建房合法嗎
2021-03-06房屋贈與期間拆遷補償怎么辦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