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司法解釋認定標準是怎么樣的?
《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釋》第3條規定:“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該司法解釋強調認定逃逸的行為應同時具備主觀客觀要件,客觀方面為逃離現場,同時又強調交通肇事的主觀罪過,即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跑的行為。
1、主觀上
從主觀上看,逃避法律追究不是肇事者逃逸的唯一目的。實踐證明,肇事者逃逸的目的至少有兩個,一是逃避救助傷者的作為義務,二是逃避法律追究。甚至有的肇事者是以逃避救助義務為其主要目的。因而,在逃逸的目的上,將救助義務撇在一邊,只強調法律追究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
2、現場的緊急情況
從現場的緊急情況看,法律不應當只注重追究肇事者的責任,而不注重救助傷者的性命。當發生交通肇事致人重傷后,眼見傷者血流如注,危及生命,作為肇事者,是應當先救助傷者,還是應當先去自首,不逃避法律追究呢?顯然,正確的回答只能是先救助傷者。因為救助傷者刻不容緩,追究責任緩之無妨。因此,當肇事者逃跑的時候,他首先背棄的是救助傷者的作為義務,其次才是不逃避法律追究的義務。況且,就兩種義務的重要性而言,顯然也是前者大于后者。
3、懲罰與救助的邏輯關系
從懲罰與救助的邏輯關系上看,法律也不應當把追究責任放在首位。前文已經指出,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身負兩種義務,一是救助傷者的義務,一是接受法律懲罰的義務。為什么要救助傷者?是為了恢復傷者的健康,維護人權;為什么要懲罰肇事者?是因為他造成了傷害,侵犯了人權。可見,追究法律責任的目的正是因為造成了傷害。既然如此,就不能為了追究法律責任而耽誤救助傷者。否則也就失去追究法律責任的實際意義。
4、社會關注的焦點
從社會關注的焦點看,也不應將追究逃逸者的法律責任放在首位。眾所周知,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社會問題。該問題一出現,立即引起全社會的普遍關注。社會關注的焦點恰恰是肇事者不救助傷者而不是逃避法律追究的問題。
5、刑法原理
從刑法原理上講,也不應重點考慮追究逃逸的法律責任問題。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刑法只把犯罪后不逃避法律追究(自首)的行為作為從輕處罰的情節,但不把犯罪后逃避法律追究的行為作為加重處罰的情節。交通肇事罪同其他犯罪一樣,尤其同其他過失犯罪一樣,不應把犯罪后的逃跑行為作為加重處罰的理由。刑法第133條之所以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加重處罰,立法本意在于督促肇事者救助傷者,而不在于督促肇事者不要逃避法律追究。
交通肇事逃逸罪與交通肇事罪的區別:
(一)犯罪客體的上的區別。犯罪客體是區別此罪彼罪的重要標準①,交通肇事的犯罪的客體是交通運輸的正常秩序與安全,交通肇事行為人完成交通肇事行為時違反了交通法規、給公共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故交通肇事罪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逃逸行為侵犯的是我國法律保護的國家正常司法追訴活動、公民人身權、財產權;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交通肇事者在肇事后有迅速報案接受交通警察或公安機關調查處理的義務,但在刑法上,我國并未規定行為人犯罪后必須報案接受有關機關調查處理,逃逸行為侵犯刑法保護的客體只能是公民人身、財產安全。逃逸行為人肇事后逃逸,一般不再對公共安全構成威脅,而威脅到受害人的生命權、健康權或財產權。
(二)犯罪的主觀方面上的區別。交通肇事罪是典型的過失犯罪,交通肇事行為人對造成交通肇事嚴重后果的心理態度是過失的。至于對于違反交通法規來說,則往往是明知故犯。但判定行為人主觀性質的依據不是針對行為本身,而是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犯罪行為人對交通肇事的結果的發生完全是出于過失 。如果行為人對違章行為所造成的后果持故意態度 ,就不能認定交通肇事罪。而交通肇事逃逸人對逃逸造成的后果果在主觀上既可能出于過失也可能出于故意。
鑒于交通肇事后行為人對逃逸造成的結果本身有時是持直接故意的心理;而該行為所侵害的客體也不再是公共安全,被害人的生命、健康及財產;逃逸行為已經不再只是一個情節,而完全可以作為獨立的罪行,當然也不是所有逃逸行為都構成犯罪,只有當行為達到可能造成生命、財產等無法挽回的損失的程度才能構成犯罪,即其犯罪形態為危險犯,而由于行為本身的主觀惡性程度,以及搶救被害人生命危險的緊迫性,這種危險只要達到抽象的危險即可??梢姡右莺徒煌ㄕ厥轮g是有著重大區別的,交通肇事的外延已經不能包括逃逸了。據此筆者認為,我國立法將逃逸作為交通肇事罪的一個情節是不妥當的。
綜合上面所說的,肇事逃逸的認定是要從主觀上、客觀因素、現場的實際情況來作出判定是否為肇事逃逸,肇事逃逸者一般是要負責整個事故的全部責任,因此,被處罰的刑法也是特別重的,所以,肇事者在出現事故之后首先就是要救助受害者,而不是去逃避一切的責任,這樣的話,才會免于刑法。
交通肇事逃逸罪判刑幾年
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輕微肇事逃逸拘留多久,輕微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有效的刑事辯護
2021-03-24兩人出于共同故意去打人會怎樣處罰
2020-11-24老字號被商標侵權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2-02交通事故被起訴了該如何應訴
2020-12-10交通事故訴訟的有效時限
2020-11-23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單方調崗可以起訴解除合同嗎
2021-01-14簽訂水路貨物運輸合同應掌握哪些知識
2020-12-10商業車險訂過了退保是否可以
2021-02-04保險合同的終止問題有哪些
2021-03-12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2020人身意外保險死亡賠償有多少錢
2021-02-12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1-29自家車輛相碰三責險不賠償——三責險賠付范圍分析
2020-12-04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不同點
2021-01-16土地作價入股如何登記
2021-02-10土地流轉補償新標準是什么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