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據我國刑法理論,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所以,我們仍用犯罪構成的四要件說來闡述交通肇事罪的特征。即交通肇事行為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標準是該罪的犯罪構成。交通肇事罪自首如何認定?
根據該規定,凡是在犯罪以后同時具備了(一)自動投案;(二)如實交待所犯罪行,都應該認定自首成立,依法予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于處罰。該條規定,使用于現有的犯罪人,本無例外。但在司法實踐中,對交通肇事案件的犯罪人在犯罪后的行為符合上述條件時,應否認定自首及怎樣認定自首,卻有不同的認識,由此導致了在案件處理結案上的差異。
一種觀念認為:在交通肇事案件中,肇事者在事發后主動報告公安機關,是其法定義務的義務。國務院頒發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必須報告公安機關或執勤的交通警察,聽候處理。鑒于法規對其具有特定身份的交通肇事者賦予了強制性告知義務,因此即使肇事者在事故發生后沒有逃逸,主動向公案機關報案或者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也不能認定為自首,只能視為肇事者履行了告知義務,在處罰時可作為認罪態度較好的情節予以考慮,給予從輕處罰。
第二種觀點認為:對交通肇事犯罪案中的自首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確定為自首。對肇事者事發后沒有逃逸主動向公安機關報告的,如上述第一種觀點所說,不應認定為自首,但在處理時應酌情從輕;對肇事后逃逸,在公安機關偵查階段自動到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則應視為自首。對后者,《刑法》第六十七條雖規定對其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但在量刑的掌握上,從輕或減輕的幅度應比前者小。
第三種觀點認為:交通肇事犯罪案件中,肇事者在事發后沒有逃逸,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主動向公案機關報案或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應依法認定為自首;肇事者逃逸后在公案機關,偵查期限間,又主動到公案機關報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依法也應認定為自首。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處罰
關于交通肇事罪需要特別注意的幾個法律問題
交通肇事無力賠償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事能否參加股權激勵
2021-02-05P2P平臺因非法融資倒閉投資者的錢還要的回來嗎
2020-12-24出車禍能要求精神賠償嗎
2020-11-10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車禍臉上二級傷殘賠多少錢
2020-11-19重婚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2-01跨省辦理結婚證要有哪些具體的程序
2021-02-16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培訓班的安全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6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勞動者違約離職應賠償哪些損失
2020-11-11雇人代班15天被除名
2021-02-20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自家車撞自家車的話保險要賠償嗎
2021-02-11保險法對保險欺詐規定了三種仲裁方式
2020-12-20土地出讓配套費的計算是怎樣的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