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案例:
某市為了承辦某大型體育比賽,決定對該市某地段的房屋進行征收,用于擴建體育場館。該地段的其中一棟房屋登記在胡某名下,經過房屋征收部門與其友好協商,發布征收安置決定。令房屋征收部門沒有想到的是,胡某的四位哥哥和兩位姐姐一紙訴狀,將該征收安置決定的行政行為人起訴至人民法院。原來,胡某曾經和四位哥哥和兩位姐姐做過公證,該房屋為7人共有。胡某自己貪心,想獨吞征收安置補償款,才有了四位哥哥和兩位姐姐拿出公證過的房屋分割協議,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房屋征收安置決定這一幕。那法院會支持四位哥哥和兩位姐姐的請求嗎?
詳細解答: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房屋權屬不明而引起的安置補償爭議,法院不會支持他們的訴訟請求,原因在于房屋安置補償只會補償給房屋所有權人,雖然四個哥哥和兩個姐姐拿出公證過的房屋分割協議,證明7個人是房屋共有人,但是依據我國的法律規定,沒有經過過戶登記的房屋,是無法對抗第三人的。究其原因,當時為什么兄弟姐妹幾個人只愿意辦理公證,而不去辦理過戶登記,就在于如果是辦理過戶登記,分割房產,是需要花費一定費用的,現實中就有許多人“怕花錢”、“怕費事”,最后才導致了補償安置款拿不到手的法律風險。
相關法律: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征收入)給予公平補償。
《物權法》第九條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附:公證是什么意思?
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依照法定程序對民事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事實和文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證明的活動。公證制度是國家司法制度的組成部分,是國家預防糾紛、維護法制、鞏固法律秩序的一種司法手段。公證機構的證明活動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活動不同。前者是在發生民事爭議之前,對法律行為和有法律意義的文書、事實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給予認可,借以防止糾紛,減少訴訟。它不能為當事人解決爭議;而人民法院的訴訟活動,則是在發生民事權益糾紛并由當事人起訴之后進行的,其目的是作出裁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仲裁程序
2021-02-27生病期間被公司辭退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21行政處罰的設定權限有哪些
2021-01-26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2效力待定合同追認期限除斥期間
2020-12-05死緩在哪里服刑
2020-11-26車禍有人受傷警察會立案嗎
2021-02-15被家暴后自殺定罪嗎
2021-01-11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020-11-11什么是勞務派遣?
2021-02-19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意外險保額如何計算
2021-03-25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29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公眾責任險的作用有哪些呢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