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我國現有的有關涉及行政時效的法律規范。大多都著重于行政高效的目的,而忽略了行政相對人權益的保護。如有的只規定行政相對人服從行政秩序管理的時限,而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卻沒有明確的時限規定,導致行政主體隋怠行政,有的雖然有對行政主體的行政行為的時限作了規定,卻沒有明確的違反時效期限后的法律后果,致使這些規定形同虛設。現代行政時效的基本價值取向應當是在公平的基礎上追求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雙方的效率。即首先是為了實現公平,進而在公平的基礎上追求效率。
要給行政相對人因行政主體隋怠行政所造成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予以法律救濟,就應當適應行政時效制度價值目標的轉變,建立和完善行政不作為的行政法律制度。可以借鑒和參考行政作為的時效制度,構筑行政不作為時效制度。
先,要在法律、法規中對行政主體運用行政職權的時限作出規定。時限的規定一方面可以督促行政主體主動迅速地行使職權,防止拖延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便于相對人以行政不作為的存在而請求救濟,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便于司法機關認定行政主體是否構成行政不作為,從而為采取相應的救濟方式創造條件。同時要規定對那些辦事拖拉,敷衍塞責,隋怠行政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追究之責任。時限制度的完善當然有待于一部完整的行政程序法,其基本價值取向一是確保實現公平,包括合理性,特別是要對行政主體設定及時、富有高效率的期限,以及時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二是確保實現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效率,重點是要求行政主體及時作為的效率。
其次,確立行政不作為的時效制度應以發生有利于行政相對人的法律效果為原則,具體而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依申請的行為,行政機關逾期未作為,視為“批準、認可”。通常是有利于相對人的行為,如資格審查。二是依職權的行為,行政機關逾期未作為,“不得再作為”。通常是不利于相對人的行為,如違法行為,即行政作為的時效后果。
第三,明確規定每一行政行為完整的具體程序。如行政許可行為的程序除了相對人的申請外,包括行政許可機關對申請的答復、審核、核發等程序,行政許可機關在法定期限內,對每一步驟的未完成都成立不作為。因此,只有在立法中重視每一個行政行為的程序性規定,才能判明行政不作為的具體表現形式,才能督促行政主體積極完成每一程序行為。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應當適應行政時效制度價值目標的轉變,建立和完善行政不作為的行政法律制度。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律師限制會見三種情形
2021-03-15未簽合同受傷如何賠償
2021-01-23紅字發票信息表怎么填
2021-01-25發生車禍之后是否可以和解
2020-11-25存款證明辦理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異地辦理嗎
2021-01-07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保險公司所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2-07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快速理賠定損金額不夠怎么辦,流程怎么走
2020-12-01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受益人的指定和變更是怎樣的
2021-02-08公路貨運保險合同爭議案代理詞
2021-03-21保險原則:構成保險利益的必要條件
2021-01-23中國土地承包年限是什么
2020-12-06城中村拆遷補償方案,非農業戶口如何補償
2020-12-06棚戶區拆遷補償和正常房屋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