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不作為,主要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負有某種法定作為義務,在應當作為且有可能作為的情況下消極地不履行或沒有全面履行、拒絕履行、拖延履行的一種行為方式。這一行為與“責任行政”的理念不相適應,且對政府公信力、行政職權效率也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因而關注行政不作為存在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行政不作為,化解行政機關與相對人由此產生的紛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行政不作為的范疇界定
(一)行政不作為的理論界定
對于如何界定行政不作為,理論界主要從以下四個角度來判斷:一是看行政不作為的實質內容是“為”還是“不為”。行政不作為由行政主體消極的不作出一定的動作,但要分方式的不為和內容的不為。方式有“為”,但反映的內容是“不為”,則是形式上有“為”而實質上“不為”,也是不作為。二是看行政主體作出行為的態度是積極還是消極。應從行政程序方面區分行政作為與不作為,只要行政主體作出了一系列的實質性程序行為,即表現出積極的作為狀態,無論該行為在實質內容上反映的是“為”還是“不為”,都應該是行政作為。
二、行政不作為的行政訴訟特點
1、在依申請的行政案件中,對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不予受理或受理后不予答復。
2、在依職權的行政案件中,對受害人請求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申請或行政主體自己發現的需要立即實施救助義務的情形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3、在接到行政相對人的許可申請、求助申請或依職權發現相對人需要立即實施救助義務的情形后,借故推脫,無正當理由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內拖延履行行政義務。
4、不履行行政合同中約定的行政義務。
5、不履行基于行政主體的自身行為所派生的行政義務,如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被確認為違法后,賠償請求人向行政主體請求行政賠償,行政主體不予受理或受理后在《國家賠償法》規定的兩個月的期限內不予答復。
6、不充分履行職責即行政主體在依職權或者應申請履行某項特定的具體的法定職責的過程中,因其主觀上消極履行,致使應當全面履行的法定職責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
7、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的玩忽職守、瀆職等嚴重的犯罪行為。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的介紹了,其實行政不作為的話真的還是現實生活中比較嚴重的一個問題了。也相信我國未來會發展的越來越好的,這個問題也遲早會解決的。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話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法辭退孕婦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2倉單質押融資基本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19喪葬費全由配偶繼承嗎
2021-01-04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8條罰款多少
2021-02-18欠條和借條有區別,你知道嗎
2020-11-09最新輕傷鑒定標準
2021-02-05交通意外保險的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2-12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關于加班工資法律如何規定
2020-12-31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定值保險合同和不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3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車輛雙方事故和單方事故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30保險合同對于違法行為是否免責
2021-03-01保險合同指南有哪些內容
2021-03-21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保險公司的誠信原則有何特別之處
2021-03-22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2-14保險索賠五大訣竅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