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共有80條,分為舉證責任分配和舉證期限、提供證據的要求、調取和保全證據、證據的對質辨認和核實、證據的審核認定、附則等六部分,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針對行政訴訟證據問題作出的司法解釋,也是最高人民法院繼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之后的第二部關于訴訟證據問題的重要司法解釋。
據介紹,現行行政訴訟法有關證據的規定比較原則,難以解決實踐中復雜的證據問題;行政訴訟不同于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在許多方面不能適用民事和刑事訴訟證據制度;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世貿組織的有關協定對我國行政訴訟證據規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了適應客觀形勢發展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廣泛聽取和征求有關方面的意見后制定了這一專門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光指出,在行政訴訟中,原告與被告相比,明顯處于弱勢地位。新規定從舉證、調取證據、質證和認證等各個方面都加強了對原告的保護力度,使原告在訴訟中可以與被告處于實質上的平等地位。這對保護當事人特別是原告的權利,排除非法干擾,實現行政審判的公正與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李*光同時表示,新規定的實施還將有利于我國的行政審判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有利于支持和保障依法行政,有利于人民法院履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司法審查的職責,對我國行政審判工作的發展和行政訴訟制度的完善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證據未經質證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在行政訴訟中,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專家認為,質證是審查判斷證據能力和證明效力的重要環節。現行行政訴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對這一問題只提出了原則要求,未直接作出具體規定。
高法的司法解釋對行政訴訟質證規則作出了詳細規定。它指出,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經庭審質證。未經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當事人在庭前證據交換過程中沒有爭議并記錄在卷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后,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經合法傳喚,因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決的,被告提供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但當事人在庭前交換證據中沒有爭議的證據除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破產員工賠償標準
2021-03-24商業匯票包括哪些
2021-03-10民工蝸居討薪方法有用嗎,農民工還可以如何合法討薪
2021-02-26借條法院起訴流程有哪些
2021-01-24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買的安置房現在房產證下來對方不配合過戶怎么辦
2021-02-14企業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08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單位的職責
2020-12-19工傷賠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1-03-10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怎么解決交通事故兩方受傷賠償的問題呢
2020-12-03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17車險理賠:體現服務的窗口
2021-02-04投保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25轉讓土地使用手續審批程序是什么
2020-12-10土地流轉補償金是多少
2020-11-26拆遷不給安置房怎么辦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