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目前對取保候審適用條件的規定中,尚存可能發生理解分歧的問題,已無法滿足提高司法透明度和保護刑事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要求,因而有必要從理論高度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以保證取保候審適用條件的內容以及領會其中蘊涵的法律精神能夠被清楚、準確地理解。
《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中規定的取保候審適用條件是司法機關辦理取保候審的法律依據,從法理上講,法定的適用條件無論是對適用者還是被適用者都應當是明示的并且應當是明確無爭議的,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我國立法中普遍存在的因追求敘述簡練而造成發生理解分歧的問題在這些規定(特別是《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中也同樣存在,而且這種理解上的分歧已經讓司法實踐中的司法人員和刑事訴訟當事人對取保候審適用條件感到困惑,反映在實際操作上就是無法滿足提高司法透明度和保護刑事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要求。
因而準確地理解取保候審適用條件的內容以及領會其中蘊涵的法律精神,對整個取保候審制度的操作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理解時要注意《刑事訴訟法》第72條中所謂的“可能判處”的具體含義】
這里“可能判處”的刑罰不是絕對地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文中的法定最高刑,也不是指該條文規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的某種罪名的法定最高刑,當然更不可能是法定最低刑。在現行的取保候審制度中“可能判處”的刑罰是指承辦案件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根據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的刑罰,或者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事實應當適用的具體刑法條文對其可能具體適用的刑罰。
當然在最終適用時可能是最高刑也可能是最低刑,這是不確定的,一切都必須根據涉嫌的犯罪事實來決定,而絕不能簡單地以其涉嫌的犯罪行為所觸犯的刑法條款中法定最高刑或最低刑作為其“可能判處”的刑罰。“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即指司法機關根據初步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是指根據司法機關已經查明的涉嫌犯罪事實,依據相關法律的規定所認定的對其可能適用有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是治療終結后訴訟嗎
2021-03-02給別人做擔保算負債嗎
2021-03-10警察對孕婦可以傳喚嗎
2021-01-13贍養費協議書
2020-11-16拐賣婦女兒童罪
2021-01-31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方法是什么
2021-02-28如何申請離婚財產保全
2020-12-13合同之債的客體
2021-01-22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購買人壽保險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07出車險后如何處理
2020-12-22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開車撞死人保險怎么理賠
2020-11-11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出車禍后保險公司不愿理賠怎么辦
2021-03-09保險公司一定要事故認定書原件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