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新行政訴訟法主要修改了什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12 · 1030人看過

一、新行政訴訟法主要對哪些內容做了修改?

答: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修改內容主要體現在:

(一)擴大受案范圍,加強權利保護。如,將行政協議納入受案范圍,規定“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屬于受案范圍。

(二)保障訴權,暢通行政案件受理渠道。如,專門規定了保障起訴權利的條款,強調“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干預、阻礙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實行立案登記制

(三)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實質性解決行政爭議。如,有關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規定、民事爭議一并審理、規范性文件一并審查、有限調解等。

(四)優化管轄制度,確保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為被告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受理、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等。

(五)健全證據制度,促進公正審判。如,明確被告舉證制度和逾期舉證后果,以及原告舉證,法院調取證據制度,證據適用規則等。

(六)完善訴訟程序,推動程序的科學化。如,增加了給付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判決,擴大變更判決范圍,不再使用維持行政行為的判決方式,明確上訴案件審理程序,增加簡易程序,修改審限等。

(七)規范申請再審程序,構建審判監督機制。如,關于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規定,關于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和檢察建議的規定等。

(八)加大行政裁判執行力度。如,對行政機關拒絕履行判決、裁定、調解書的,增加了相應的制裁措施。

二、行政案件立案登記制是怎么回事?

答:對依法應該受理的一審行政起訴,人民法院實行立案登記制。對依法提起的行政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一律接收起訴狀。對符合起訴條件的行政案件應當立案,依法保障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當場能夠判斷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當場登記立案;當場不能判斷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狀,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七日內仍不能作出判斷的,應當先予立案。

起訴狀內容或者材料欠缺的,人民法院應當一次性全面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內容、補充的材料及期限。在指定期限內補正并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登記立案。當事人拒絕補正或者經補正仍不符合起訴條件的,裁定不予立案,并載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對于不接收起訴狀、接收起訴狀后不出具書面憑證,以及不一次性告知當事人需要補正的起訴狀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投訴,上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改正,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三、新行政訴訟法實施后,提起行政訴訟是不是沒有任何“門檻”了?

答:也不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依據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依法行使訴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不予登記立案:

(一)違法起訴或者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二)涉及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危害國家安全的;

(四)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的;

(六)所訴事項不屬于人民法院主管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規定,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一)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規定的;

(二)超過法定起訴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三)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未按照法律規定由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未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

(六)重復起訴的;

(七)撤回起訴后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八)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

(九)訴訟標的已為生效裁判所羈束的;

(十)不符合其他法定起訴條件的。

四、起訴行政案件應當如何提出具體的訴訟請求?

答:提起行政訴訟應當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當事人起訴行政案件,可以根據具體案情提出以下類別中的一項或多項訴訟請求:

(一)請求判決撤銷或者變更行政行為;

(二)請求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

(三)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違法;

(四)請求判決確認行政行為無效;

(五)請求判決行政機關予以賠償或者補償;

(六)請求解決行政協議爭議;

(七)請求一并審查規章以下規范性文件;

(八)請求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

(九)其他訴訟請求。

當事人未能正確表達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釋明。

五、起訴的案件經過了行政復議,應該告誰,應該到哪個法院起訴?

答: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包括復議機關駁回復議申請或者復議請求的情形,但以復議申請不符合受理條件為由駁回的除外。如果原告只起訴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復議機關,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追加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另一機關列為共同被告。

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是指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處理結果。

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

經復議的案件,可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為共同被告的,以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確定案件的級別管轄

舉例來說,對某國家部委復議維持某省局行政行為的案件起訴的,應以某國家部委和某省局為共同被告,可以在某省局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或者某國家部委所在地北京某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某國家部委復議改變某省局行政行為的案件起訴的,應以某國家部委為被告,可以在某省局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或者某國家部委所在地北京某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六、認為行政機關的“紅頭文件”存在問題,法院管不管?

答: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并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所謂“規范性文件”,不包括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人民法院一并審查規范性文件的,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并在裁判理由中予以闡明。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應當并向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并可以抄送制定機關的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行政機關。

七、行政行為涉及與他人的民事爭議,是否必須先打民事官司,等民事訴訟有結果后再提起行政訴訟?

答:在涉及行政許可、登記、征收、征用和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的裁決的行政訴訟中,當事人申請一并解決相關民事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一并審理。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請求一并審理相關民事爭議,應當在第一審開庭審理前提出;有正當理由的,也可以在法庭調查中提出。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不予準許一并審理民事爭議的決定,并告知當事人可以依法通過其他渠道主張權利:

(一)法律規定應當由行政機關先行處理的;

(二)違反民事訴訟法專屬管轄規定或者協議管轄約定的;

(三)已經申請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訴訟的;

(四)其他不宜一并審理的民事爭議。

對不予準許一并審理民事爭議的決定,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一并審理相關民事爭議的,民事爭議應當單獨立案,由同一審判組織審理。審理行政機關對民事爭議所作裁決的案件,一并審理民事爭議的,不另行立案。

在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認為行政案件的審理需以民事訴訟的裁判為依據的,可以裁定中止行政訴訟。

八、跟行政機關簽訂了行政協議,就行政協議產生爭議,能不能提起行政訴訟?

答: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于行政協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一)政府特許經營協議;

(二)土地、房屋等征收征用補償協議;

(三)其他行政協議。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行政協議提起訴訟的,參照民事法律規范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關于起訴期限的規定。

對行政協議提起訴訟的案件,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的規定確定管轄法院

對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協議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準用民事案件交納標準;對行政機關單方變更、解除協議等行為提起訴訟的,訴訟費用適用行政案件交納標準。

九、在行政訴訟過程中,想請法官做一下與行政機關的調解工作,可不可以?

答: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不適用調解。但是,行政賠償、補償以及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的案件可以調解。

人民法院在行政訴訟中一并審理相關民事爭議的,對民事爭議適用民事法律規范的相關規定,可以進行調解,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在調解中對民事權益的處分,不能作為審查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的依據。

調解應當遵循自愿、合法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十、哪些行政案件可以走行政訴訟簡易程序,有什么好處?

答:人民法院審理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

(一)被訴行政行為是依法當場作出的;

(二)案件涉及款額二千元以下的;

(三)屬于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

除上述案件以外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當事人各方同意適用簡易程序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發回重審、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不適用簡易程序。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簡易程序具有辦案手續簡便、審理方式靈活、不受普通程序有關規定約束的特點,有利于及時審結案件,降低當事人的訴訟成本,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于人民法院來說,通過簡易程序實現案件繁簡分流,有利于高效配置司法資源,提高行政訴訟的效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我有類似問題?馬上聯系律師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池州市| 霞浦县| 镇远县| 华池县| 岳阳市| 定边县| 辽源市| 泸溪县| 绵阳市| 佛坪县| 雷山县| 嵊州市| 类乌齐县| 右玉县| 得荣县| 广丰县| 西乌| 固始县| 徐水县| 平潭县| 喀喇| 铜鼓县| 阜平县| 元谋县| 东光县| 图木舒克市| 宜城市| 永福县| 黎平县| 平安县| 贺州市| 溧阳市| 佛教| 宾阳县| 隆安县| 广汉市| 图片| 来安县| 崇州市| 玛纳斯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