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雙方的和解,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6條中有明確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
協商解決醫療糾紛是司法自治原則的具體體現。民事主體可以在符合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因此醫患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醫療事故的賠償等責任的爭議通過自行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醫患雙方協商的成果——協議書,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質。因此,協議一經達成,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但是,由于其是一種私下協議,因此,對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不具有約束力,任何一方當事人在協議達成后,仍然可以“協議存在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等提起訴訟,不能因此產生剝奪或者限制一方當事人訴權的法律效力。
但是和解協議書畢竟屬于雙方的和約,因此,對于已經達成協議的案件的審理,原則上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合同糾紛來審理。不再按醫療賠償合同糾紛案件審理。但調解協議無效或者需要撤銷的除外。
延伸補充:
怎么處理醫療事故糾紛
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時,有三條解決途徑可供選擇:一是醫患雙方協商解決;二是當事人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三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醫療糾紛的處理都經歷了雙方協商這一程序。應該說,這也是最經濟、最便捷的一條解決途徑,然而,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協商不一定能達成共識,甚至可能久拖不決。對此,患者方須特別引起注意,因為醫療侵權訴訟的時效以及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的時效為1年,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身體健康受到損害之日起算。
因此,當協商遲遲不能達成一致時,應及時采取第2或第3條途徑解決。由于患者方普遍對衛生行政部門立場的質疑,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于今年4月1日起實行,因醫療侵權行為引起的訴訟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使一直以來實際存在著的人民法院受理醫療侵權訴訟以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作為前置程序的規定失去了存在的依據,醫療侵權賠償起訴難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因此,今年以來,因醫療糾紛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賠償訴訟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第3條途徑成為解決醫療糾紛的主要途徑。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介紹的“發生醫療事故能和解解決嗎”的法律知識。遇到此類問題,請你認真閱讀以上內容。那么希望以上律霸網小編為你提供的答案能夠解決你的問題。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你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被上市公司收購了還能再上市嗎
2021-01-20多少分貝為噪音擾民
2021-02-16房屋出租必須到公安局備案嗎
2020-11-14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1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完成
2021-03-06夫妻個人債務怎么取證
2021-03-14最高法關于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1-19借款協議自己寫有法律保障嗎
2020-12-14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投資型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28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辦理交通保險理賠符合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7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保險理賠后訴訟風險出現的原因是是什么
2021-03-18雇主責任保險有拒賠的情況
2020-11-08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