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患者范-蓮入住會澤某醫院做輸卵管復通手術,11月2日,醫院在為范-蓮進行手術時發生麻醉意外,隨即對范-蓮進行極力搶救,后又請上級醫院專家進行搶救,終因搶救無效導致范-蓮于11月7日死亡。因范-蓮的家屬不要求做醫療事故鑒定,糾紛雙方協商處理未果,案件訴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法院針對醫療糾紛案件醫患矛盾尖銳、化解時間長、訴訟成本高以及審判資源消耗大等特點,利用之前成立的“醫療糾紛調解室”,聘請衛生局的一位醫生作為專業人民調解員,在法官指導下對醫療糾紛案件進行調解。
法官主持調解時,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認真傾聽他們的陳述,并指出醫療機構醫療行為的過失,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幫助雙方分析訴訟結果,闡明勝訴或敗訴所帶來的各種損益,權衡利弊,使當事人理解并自愿接受調解;人民陪審員參調解時,充分利用其豐富的醫學知識說服當事人并化解矛盾。通過情感引導法、釋法析理法、利益平衡法等調解方法,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調解協議:由會澤某醫院一次性賠償給原告范-品等4人各項經濟損失72800元,并已當庭履行完畢。
案件的成功調解,法院院長丁瑋認為,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作為獨立第三方為醫患糾紛設置“緩沖帶”,通過協商調解處理醫療糾紛,極大減少當事人訴累,節約了司法資源,迅速救濟受害人,有力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醫療事故賠償時間明顯縮短,醫患矛盾將明顯緩解,醫患關系也會有所改善。同時,在醫患糾紛調處過程中對醫療相關法律、法規、醫患溝通技巧、醫療糾紛的防范等方面進行宣傳,可以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為防范和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發揮積極的作用。
據悉,為了妥善化解醫療糾紛,會澤縣法院與縣衛生局等部門認真調研和磋商,積極探索醫患糾紛第三方調節機制,于2009年8月聯合成立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整合了法官、醫學專家、婦聯代表等資源,使醫療糾紛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公正解決。此后一旦在縣內醫療機構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在訴前請求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進行調解,并在調解達成協議后,由法院出具調解書;若雙方能夠自行協商達成賠償協議,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由法院對賠償協議進行審查并確認,出具賠償協議確認書。若糾紛調處不成功的,雙方可請求調解辦公室提供解決糾紛的建議,調解辦公室則根據糾紛的實際情況提供司法或者行政方面的建議,雙方均有權選擇其他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冒用他人護照出國境如何處罰
2020-11-30當事人雙方怎么協議選擇管轄法院
2021-03-06法律援助什么意思,哪些情況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2020-12-01到期債權執行異議
2021-03-19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種類
2021-01-04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夫妻共同財產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1-11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定期人壽保險是怎么進行理賠的
2021-02-12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貨損保險合同代理是如何發生的
2021-02-21保險合同的變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0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自殺后可以獲得保險理賠嗎
2021-01-01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辦理車輛理賠
2021-01-04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投保人誤報年齡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