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患者范-蓮入住會澤某醫院做輸卵管復通手術,11月2日,醫院在為范-蓮進行手術時發生麻醉意外,隨即對范-蓮進行極力搶救,后又請上級醫院專家進行搶救,終因搶救無效導致范-蓮于11月7日死亡。因范-蓮的家屬不要求做醫療事故鑒定,糾紛雙方協商處理未果,案件訴至法院。
受理案件后,法院針對醫療糾紛案件醫患矛盾尖銳、化解時間長、訴訟成本高以及審判資源消耗大等特點,利用之前成立的“醫療糾紛調解室”,聘請衛生局的一位醫生作為專業人民調解員,在法官指導下對醫療糾紛案件進行調解。
法官主持調解時,積極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認真傾聽他們的陳述,并指出醫療機構醫療行為的過失,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幫助雙方分析訴訟結果,闡明勝訴或敗訴所帶來的各種損益,權衡利弊,使當事人理解并自愿接受調解;人民陪審員參調解時,充分利用其豐富的醫學知識說服當事人并化解矛盾。通過情感引導法、釋法析理法、利益平衡法等調解方法,雙方當事人自愿達成調解協議:由會澤某醫院一次性賠償給原告范-品等4人各項經濟損失72800元,并已當庭履行完畢。
案件的成功調解,法院院長丁瑋認為,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作為獨立第三方為醫患糾紛設置“緩沖帶”,通過協商調解處理醫療糾紛,極大減少當事人訴累,節約了司法資源,迅速救濟受害人,有力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醫療事故賠償時間明顯縮短,醫患矛盾將明顯緩解,醫患關系也會有所改善。同時,在醫患糾紛調處過程中對醫療相關法律、法規、醫患溝通技巧、醫療糾紛的防范等方面進行宣傳,可以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為防范和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發揮積極的作用。
據悉,為了妥善化解醫療糾紛,會澤縣法院與縣衛生局等部門認真調研和磋商,積極探索醫患糾紛第三方調節機制,于2009年8月聯合成立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整合了法官、醫學專家、婦聯代表等資源,使醫療糾紛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公正解決。此后一旦在縣內醫療機構發生醫療糾紛,醫患雙方可在訴前請求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進行調解,并在調解達成協議后,由法院出具調解書;若雙方能夠自行協商達成賠償協議,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請,由法院對賠償協議進行審查并確認,出具賠償協議確認書。若糾紛調處不成功的,雙方可請求調解辦公室提供解決糾紛的建議,調解辦公室則根據糾紛的實際情況提供司法或者行政方面的建議,雙方均有權選擇其他合法途徑解決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看守侵犯公民合法權益造成損害賠償主體是誰
2021-01-23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是省還是市制定
2020-11-23年薪是勞動爭議糾紛范疇嗎
2021-01-20工傷保險報銷流程
2021-03-04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3公司未成立如何返還出資
2021-02-05惡意搶注商標該如何
2020-11-23擔保公司和反擔保人指什么
2021-03-06訴訟財產保全的房屋反擔保抵押也可以辦理登記嗎
2021-01-22家暴離婚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15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個人財產如何繼承給孩子
2020-11-17上海工傷護理費應該誰付
2020-11-30國有農場農用地征收如何補償
2021-03-20單身青年的購房標準是什么
2021-02-04房屋中介騙人有哪些手法
2021-01-30公司規章制度設立方法
2021-03-02競業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有哪些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