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過錯法院判決后多久能執行
醫療糾紛案件通常情況下三到六個月內審結。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但醫療事故存在鑒定問題,法律明確規定鑒定不算審限。也就是鑒定的時間不在3-6個月的時間限制里。
所以法院往往因等待鑒定結論,而將案件擱置。
醫療過錯司法鑒定的時間要根據法院技術室的案件數量多少及鑒定機構的案件數量確定,法律規定的是鑒定機構接收委托后需再30個工作日內出具鑒定報告,但基本沒有這么快。
開庭判決沒有明確規定,但法律對審限有規定,簡易程序3個月審完,普通程序6個月審完。
一審判決以后,從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為上訴期,未上訴的,十五日過后就生效。
根據判決書會說明被告的給付時間的,一般表述為:判決生效之日起或判決生效*日之內支付多少錢。
即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判決書說明給付日期,判決生效。屆時被告不履行支付義務的,即憑判決書;判決生效文書;強制執行申請書到該法院申請執行,申請執行有效期限為判決生效之日起兩年。
二審判決略有不同,從二審判決時即為生效之日。憑一審和二審判決書,以及強制執行申請書到一審法院申請執行,申請執行有效期限為二審判決之日起兩年。
如果要強制執行,需要等判決書生效以后才能申請。判決書最后一段顯示,對判決不服,可以自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上訴。計算方法是從收到的次日起開始計算15天。這期間,如果對方上訴,判決書就不生效。所以可以在收到判決書后20天以后,找審理案件的法官詢問對方是否上訴,如果沒有上訴,再看一下判決書給對方的履行期限,從生效之日加上履行期限,一般履行期限是15天,這樣計算下來,從你拿到判決書之后一個半月,如果對方沒有履行,你可以到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在審理醫療糾紛的時候一般是3到6個月就會審理完,審理完之后就是進行執行了,如果是進行賠償,那么賠償的費用和期限判決書里面會有規定,執行實現應該在期限內完成就好,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貸款擔保有什么風險
2021-02-09承兌匯票到期未付款是否可以追索
2020-12-29不服仲裁裁決當事人是否可以到法院申請撤銷
2020-12-05合同法欺詐能解除合同嗎
2020-11-21反家暴法規定:哪些行為算家暴
2020-12-10夫妻唯一住房能執行嗎
2021-01-26不批準年假強休算曠工嗎
2020-12-12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玻璃單獨碎險是什么
2021-03-09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我國巨災保險立法模式探討
2021-01-26出讓土地用途變更的法律適用
2020-12-09拆遷房房產證改名字怎么辦理
2020-12-02新農村拆遷補償多少一平方米
2021-01-14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和標準是什么
2021-01-10企業拆遷方面的法律規定究竟有哪些
2021-01-02城市私有房屋被拆遷如何要求拆遷人補償、安置
2021-02-04拆遷獎勵是否有陷阱
2021-03-01拆遷戶如何把握談判主動權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