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項,“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受害人通過訴訟途徑尋求司法救濟,首要條件就是符合法律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訴訟時效直接關系到受害者被侵害的權益能否得到保障,侵害人是否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因此,在不過分造成訴累同時充分保障受害人通過訴訟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保護其合法民事權益的請求的有效期限有著重要意義。
在醫療損害賠償的案件中,都存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按照我國法律,請求權競合時只能選擇其中一種請求權的規定,法官在醫療糾紛案件的審判實踐中允許患者選擇更有利于自己的請求權即提起違約之訴或者侵權之訴。那么,以侵權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其時效規定應該是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項,“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訴訟時效從知道和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由于醫患雙方掌握知識和信息的不對等性,以及醫療損害后果的潛伏性和隱蔽性。因此,人民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中,應該從有利于患者的角度出發,盡量不用“應當知道”的推測性標準來計算訴訟時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六十八條:“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顯然也傾向于以受害人“明確知道”為主要標準,而非“應當知道”為主要標準。
由于醫療行為的特殊性(尤其是在長期內經過多家醫療機構治療的情況下),以及患者掌握醫學知識和病況信息的不足,僅以知道“權利被侵害”為起點是不足以切實保護受害人的權利的。因為存在患者發現損害后果時,由于事隔久遠而無法確定侵害人,因此也在一定時期內無法起訴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以知道“損害后果”和“因果關系”為起點計算訴訟時效。當然,對“因果關系”的知道只是能確定侵害人為準,而不要求知道詳細具體的因果關系分析。因為這種情況應該屬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中的特殊情況。
受害人通過訴訟途徑尋求司法救濟,首要條件就是符合法律關于訴訟時效的規定。訴訟時效直接關系到受害者被侵害的權益能否得到保障,侵害人是否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子女自己簽訂的購房合同有效嗎
2021-02-26贍養協議能按遺矚算嗎
2020-12-15隱名股東能否擅自將股權變更
2020-12-16企業虛報收入如何處罰
2020-12-25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房產抵押擔保未經登記如何認定
2021-03-17商業銀行授信中設置歧視性要求怎么辦
2021-01-23機械設備合同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09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新入職員工當月應扣培訓費嗎
2021-01-07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賠償金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3企業為員工買人壽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1-01-24投保當天發生車禍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
2020-12-30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名這份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20如何訂立海上保險合同
2021-02-10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