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醫療工作作風提起訴訟的案件占很大比例。當事人在法庭陳述或訴訟中,對醫療作風的反映很強烈,真正對治療本身提出的意見不多。
二、醫院在醫療中往往未能盡到告知的義務,導致醫療糾紛。在這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1、醫生不履行告知義務。醫療過程中,患者不清楚醫生的治療方案、做法、目的。2、醫護人員在治療過程中,使用了過于簡單和專業化的語言,令患者不知所云。3、不完全履行告知義務,主要體現在不將某些藥物或治療方法中確實存在但又概率極低的副作用告知患者或其家屬。
三、患者對醫院侵犯隱私權反映較多。比如對身體的檢查或治療,特別是對特殊部位的檢查或治療,應盡量選擇同性醫生進行,至少應在與檢查不相關人員視線外進行,無關人員應回避。
四、醫療事故鑒定程序有待完善。在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中,鑒定委員處在很重要的地位,決定是否構成醫療事故,醫院有無差錯、過錯等問題。但現在進行醫療事故鑒定存在不少缺陷。如不查封病歷,開鑒定會時沒有固定程序,被詢問的證人不回避,不告知患者鑒定委員的身份。
對于如何解決醫療糾紛問題,作為醫院要從完善規章制度、加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措施,盡職盡責,努力避免或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作為患者也應該尊重科學,認識到疾病規律和它的復雜性。同時必須看到現代醫學對許多疾病目前還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許多檢查治療手段是有風險的,如心肌穿刺、麻醉等,實施中難免會出現某些意外。有資料顯示,國內外一致承認醫療確診率僅為70%,各種急癥的搶救成功率也只在75%左右。當我們面對醫學科學的有限與無奈,就需要醫患雙方共同承擔醫療風險,如果人為地將社會需求與醫療技術發展水平的供求矛盾轉嫁給醫院是不公平的。筆者認為,解決醫療糾紛的有效途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醫院應加強管理,切實改進醫療作風。醫院應當看到,一般患者并不具備專業醫療知識,也不會用專門醫療用語表達,與平常人群相比較更敏感,更需要醫生去耐心地了解、告知。同樣一件事,說法不同達到的效果就不同。要多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從患者的切身利益作解釋,這樣才能使患者樂意接受醫生的建議。在醫患關系中,醫生作為具備專業知識的一方,負有的責任更重大,必須注意醫療作風,以減少不必要的糾紛。
二、保障患者知情權。患者具有知情權,包括對醫療過程的知情權,了解病情和治療手段等。醫院應以患者可以理解的方式告知病人其致病原因、醫療目的和作法。這樣做可以減少醫患間的誤解,從而減少糾紛的發生。
三、采取措施保護患者的隱私權。例如,注意在為患者做檢查或治療時關閉檢查室門或用屏風遮擋。有些醫院認為實習學生成為醫生必須有臨床經驗,這只是一種醫學上的看法,醫院最好事先求得患者的同意后,才能由實習學生進行檢查或治療,否則仍是侵犯患者尊嚴和隱私權的行為。
四、嚴格醫療事故鑒定程序。在現有體制許可的情況下,對鑒定機構的設置予以改革,目的在于建立獨立于醫政管理部門、各級醫療機構的鑒定機關。同時,還應制定包括醫療事故鑒定委員回避制度等在內的有關工作制度,以確保鑒定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五、解決醫患糾紛的制度需要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目前在德國有關醫療糾紛的民事責任主要由民法典規定,但由于近年來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醫師醫療過失責任的有關規定在社會保險法典中也有體現。醫療糾紛訴訟在德國發生較少,因為大部分都由中立的醫事糾紛調解機構調解解決。這些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合并的特征是什么
2021-02-09抵觸申請對專利新穎性的影響是什么,有哪些構成要件
2020-12-28滴滴拒絕接受監督的危害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2-10孩子探望權的終止方式有哪些
2020-12-08軍婚怎么樣才能離婚
2021-01-12沒收程序由中院管轄嗎
2021-03-14移送管轄查封是否繼續有效
2021-03-10打架報警醫療費要承擔嗎
2021-02-15民事訴訟會被限制出境嗎
2021-01-27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住房補貼向誰發放
2021-01-14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可以不解除合同直接停社保嗎
2020-11-12人壽保險的投保對象是什么,買人壽保險時應注意什么
2021-01-26人壽保險的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14人身保險殘疾程度劃分為幾種
2021-01-29未履行必要勘驗義務 保險公司應承擔理賠責任
2020-11-08第三者保險賠償范圍
2021-03-19銀行貸款禁止投向保險公司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