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灸導致醫(yī)療過錯的鑒定程序是如何的
1、受理
醫(yī)鑒辦接到委托書后,進行審核并出具受理通知書,自受理之日起5日內,通知雙方當事人提供鑒定所需的材料: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記錄、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會診意見、上級醫(yī)師查房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體溫單、醫(y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y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等病歷資料原件;
(三)搶救急危患者,在規(guī)定時間(6個小時)內補記的病歷資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輸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藥物等實物,或者依法具有檢驗資格的檢驗機構對這些物品、實物作出的檢驗報告;
(五)與醫(yī)療事故技術鑒定有關的其他材料。
2、組成鑒定組
醫(yī)鑒辦根據事故爭議所涉及的學科,確定專家鑒定組的構成和人數,原則上至少為3人以上的單數,主要學科的專家不少于專家鑒定組成員的1/2。
醫(yī)鑒辦在召開鑒定會前20天之前,通知雙方當事人或其委托人從專家?guī)熘须S機抽取專家鑒定組成員。
雙方當事人抽取專家鑒定組成員之前,要求專家回避的應說明理由(須回避的專家組成員本報8月15日曾作報道)。
3、組織鑒定
醫(yī)鑒辦在召開鑒定會前1周內通知醫(yī)、患、鑒定專家三方。出席鑒定的雙方當事人每一方人數不得超過3人。任何一方當事人的無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絕參加鑒定,不影響鑒定的進行。
任何一方當事人對首次醫(yī)療事故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鑒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原受理申請的衛(wèi)生行政部門提出再次鑒定的申請,或由雙方當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醫(y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
二、醫(yī)療過錯賠償標準
(1)醫(yī)療費:根據醫(yī)療機構出具的醫(yī)藥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
(2)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3)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4)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y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fā)生的費用計算。交通費應當以正式票據為憑;有關憑據應當與就醫(yī)地點、時間、人數、次數相符合;
(5)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予以確定;
(6)營養(yǎng)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y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
(7)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
(8)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準計算。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參照輔助器具配制機構的意見確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標準;
(9)喪葬費: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10):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根據扶養(yǎng)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準計算;
(11)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上述知識就是小編對“針灸導致醫(yī)療過錯的鑒定程序是如何的”問題進行的解答,因針灸造成醫(yī)療過錯的,雙方就過錯責任有異議時,患者可以申請醫(yī)療過錯的技術鑒定,確定造成過錯的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責任糾紛學生能否適用城鎮(zhèn)標準
2021-02-08解除同居關系是否退彩禮錢
2021-03-10一人有限責任公司可以增加股東嗎
2021-02-27沒離婚不讓看孩子違法嗎
2020-11-15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房租中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1-16國家規(guī)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guī)定
2021-01-15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索賠發(fā)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處理賠償糾紛要交什么材料
2020-11-23校方責任保險的除外責任是什么
2021-03-22耕地的承包期是多長時間
2020-12-16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應該找什么部門辦證及內容
2020-11-23承包林地有林權證嗎
2021-01-18協(xié)議拆遷簽訂協(xié)議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3-10農村拆遷補償款是多少
2021-01-28南寧市拆遷補償款最高得多少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