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調解程序
醫療糾紛調解辦公室受理醫療糾紛醫患雙方的調解申請,履行調解處理職責:
一、組織醫療糾紛調查,收集相關資料,了解醫患雙方的意圖。
二、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醫學知識,引導醫患雙方依據事實和法律公平解決糾紛,防止矛盾激化。
三、必要時邀請相關醫學、法律專家分析糾紛情況,并向糾紛雙方公布專家意見。
四、調解程序
(一)、調委會應當指定1名或2名人民調解員主持調解,醫患雙方當事人對調解員提出回避要求理由成立的,應當予以調換;
(二)醫患雙方當事人可聘請律師或委托代理人參加調解;
(三)調解應當在專門設置的調解場所進行;
(四)調解人員進行調解時應當做好調解筆錄。
五、經調解達成協議的醫療糾紛,按照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協議制作書面調解協議書。
六、經調解未達成協議的醫療糾紛,告知其他解決途徑。
七、分析醫療糾紛形成的原因,向醫療機構提出醫療糾紛防范意見和建議。
八、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醫療糾紛調解咨詢服務。
相關知識: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一)醫療費: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后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二)誤工費: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誤工減少的固定收入計算,對收入高于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照3倍計算;無固定收入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三)住院伙食補助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準計算。
(四)陪護費:患者住院期間需要專人陪護的,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上一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計算。
(五)殘疾生活補助費:根據傷殘等級,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自定殘之月起最長賠償3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六)殘疾用具費:因殘疾需要配置補償功能器具的,憑醫療機構證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費用計算。
(七)喪葬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規定的喪葬費補助標準計算。
(八)被扶養人生活費:以死者生前或者殘疾者喪失勞動能力前實際扶養且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為限,按照其戶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計算。對不滿16周歲的,扶養到16周歲。對年滿16周歲但無勞動能力的,扶養20年;但是,6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15年;70周歲以上的,不超過5年。
(九)交通費:按照患者實際必需的交通費用計算,憑據支付。
(十)住宿費: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住宿補助標準計算,憑據支付。
(十一)精神損害撫慰金:按照醫療事故發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費計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6年;造成患者殘疾的,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3年。
對于醫療糾紛最好的辦法就是先通過調解,如果調解不成那么再進行上訴也不遲。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在調解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程序來執行,切不可圖方便就草草了事。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糾紛,可否拒付醫療費
2021-01-17采礦占地需要征地手續嗎
2020-12-10拆遷補償協議公證書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07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行政處罰需要多長時間
2020-12-15當事人復婚后又離婚的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27離婚孩子探望權誰決定
2021-02-06房屋抵押后可以設置居住權嗎
2021-01-06合法分居離婚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5合同欺詐是犯罪嗎
2021-01-06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用理賠
2021-01-27在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直接賠付責任
2020-12-31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2020-12-08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