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流多的地方丟了東西,是很難找回來的,如果有人撿到了當事人的遺失物并歸還給本人,當事人除了懷著感恩之心說聲謝謝之外,有的人還可能會給對方一些酬金。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從小被教育撿到東西要歸還給本人,但也有不歸還的情況的發生。那么,歸還遺失物要誤工費嗎,不歸還會怎樣?請看下文。
一、歸還遺失物要誤工費
歸還遺失物是否可以索要誤工費,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規定。
社會提倡道德,不應將道德捧上神壇,那無異于“捧殺”,道德應當是接地氣的,道德不能排斥個體的權益與合理訴求。對拾金不昧并送還的人而言,要對失物付出保管與送還的時間與經濟成本,而這并不是撿拾者“天然”應當承擔的,社會不能苛求撿拾者“毫不顧己,專門利人”。作為失主,對于別人歸還失物應有感謝之情。從這一角度,失主將自己的失誤成本轉嫁給撿拾者,恐怕并不那么理直氣壯。那么,如何判斷歸還失物的合理成本,而不是敲詐勒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需要管理者出臺規定規范。比如,日本《遺失物法》第28條規定,“失主應支付給拾物者相當于該物品價格(中略)5%以上20%以下的酬謝金”。日本這一法規能否借鑒,會不會在中國引發爭議,見仁見智。
二、遺失物不歸還會怎樣
拾得遺失物是指發現且實際占有該遺失物,是發現與占有兩者相結合的行為。拾得遺失物為事實行為,拾得人有無行為能力在所不問。
拾獲他人的遺失物拒不退還可能涉嫌侵占罪。
《刑法》第二百七十條【侵占罪】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本條罪告訴的才處理。
三、拾得遺失物的特征
1、遺失物是具體的物。遺失物只能是物,而不能是某種權利,比如商標權等知識產權。而且遺失物不能是不能被人控制的物,比如陽光等等。
2、遺失物的界定狀態體現在占有。比如甲丟了一只手機,那么這個時候手機被界定為遺失物是因為甲喪失了對手機的占有,也就是說甲喪失了對手機的實際控制。這一點是遺失物區別于埋藏物的最核心的特征。
3、是否喪失意思占有不影響遺失物的認定。所謂意思占有,是指原所有人根據記憶的意思表示而持續的虛擬占有狀態。是否喪失意思占有只區別于遺忘物和非遺忘物的遺失物,而不區別于遺失物和其他物的特征。因為遺忘物本來就屬于遺失物的一種。比如甲遺忘了背包在公交車上,那由于遺忘,甲喪失了意思占有。但是如果甲無意間丟失了一個背包,那么此時甲在不斷尋找背包的過程中仍然有著意思占有,但該背包依然被認定為遺失物。
4、遺失物的重新占有須通過他人的民事行為。比如甲丟了一只手機,如果這只手機之后被甲所找到了,在丟手機至找到手機這一段持續期間內,手機處于遺失物的狀態。而這個時候被甲找到了,不用說,甲重新取得了占有權;但是,除非甲能夠通過自身的民事行為找回這只手機,如果這個時候手機被乙拾得了,那么不管乙今后做何種行為,收益也好,處分也好,這只手機對于甲來說,自始至終是處于遺失狀態的遺失物。
但要看個人意愿。因為法律沒有強制性規定,所以要和失主協商。如果拾得遺失物不歸還,被失主發現報案,有可能會受到處罰,這種不歸還的行為在社會道德層面也是遭人詬病的。所以,撿到東西要及時還給失主,特別是貴重物品,找不到失主可以交給警察。
遺失物與遺忘物處理方法是什么?
拾得遺失物之債有哪些特征?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貸款辦理流程有哪些
2020-12-15談共享單車押金難退:初步的監管辦法內容有哪些
2021-03-25立約定金與主合同定金不同違法
2020-12-04效力待定合同怎么補救
2021-02-13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如何辦理城市私房所有權的登記?
2021-03-01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包括哪些人,理賠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0-11-17人身保險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23保險條款當中又被分為哪幾大類
2020-12-22拆遷補償標準過低能否提起訴訟
2021-01-06農村征地拆遷時,各級政府的只能是什么
2020-12-16單位職工住房拆遷補償給誰
2021-01-16遇到房屋拆遷補償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1-03-20哪些單位可以征地
2021-01-20北京拆遷安置房繼承需要提供哪些材料呢
2021-03-08房屋拆遷補償 安置費用計算標準
2021-02-03舊城改造:補償標準提高 開發商提前布局
2021-01-27企業面臨拆遷應做好的四項準備
2020-12-11青苗費補償與承包期限有關系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