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辯權是指當事人對對方提出的請求權所擁有的一種防御措施,以排斥對方所做的請求。在處理債務關系時,法定期限內,債務權利人不能向義務人催債,期限過后,權利人有權向義務人提出償還債務請求,但義務人因享有抗辯權可以拒絕權利人的請求,使得權利人不能通過其請求權來讓義務人償還債務。那么引起永久抗辯權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由律霸來為您解答。
一、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是指由于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的責任。《合同法》第117條對該問題做出了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jù)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侵權責任法》第29條規(guī)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不可抗力,作為法律上的概念,并不意味著人類知識和經驗等絕對不可抗拒的力量,它主要是關于責任問題的概念。在法律實行結果責任原則的時代,是不承認免責條件的,因而也沒有關于與責任相聯(lián)系的不可抗力這一概念。不可抗力的概念起初是由羅馬法作為受領責任制度的例外發(fā)展而來的。
二、債權人過錯
債權人過錯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合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或行為人違反法定義務,是由于債權人的原因造成的,根據(jù)《民法通則》第131條的規(guī)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fā)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合同法》第58條也規(guī)定:“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合同法》分則還對這一問題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
1、《合同法》第158條第l款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檢驗期間內將標的物的數(shù)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情形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于通知的,視為標的物的數(shù)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
2、《合同法》第302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
3、《合同法》第311條規(guī)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承運人證明貨物的毀損、滅失是不可抗力、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造成的,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4、《合同法》第370條規(guī)定:“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質需要采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應當將有關情況告知保管人。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損失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保管人因此受損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并且未采取補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侵權責任法》也有如此規(guī)定,該法第27條規(guī)定:“損害是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行為人不承擔責任。”法律條款中,有的直接用受害人故意為行為人一方的免責事由,有的則用其他文字予以表示受害人的故意,如《侵權責任法》第60條患者有損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醫(y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y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guī)范的診療;其中患者或近親屬不配合,便屬于受害人方具有過錯。如由此產生不良的治療后果,醫(yī)療機構可不承擔責任。
三、已過時效期限
此處所指的時效乃指訴訟時效,也稱消滅時效。所謂訴訟時效,在我國現(xiàn)行民事立法上,是指對在法定期間內,權利被侵犯者不行使權利的,使其喪失勝訴權的法律制度。我國《民法通則》的第135條和第136條對于訴訟時效的一般情況作出的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1年:
①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模?/p>
②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③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合同法》在第129條還就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作出了特別規(guī)定,“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計算。”
值得注意的是,訴訟時效也存在不受限制的例外規(guī)定。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0條:“未授權給公民、法人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受到侵害的,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又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1條:“過了訴訟時效期間,義務人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
四、當事人約定的免責條款
民事法律中有“協(xié)議免責”一說,它是指受害人和責任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經協(xié)商一致,同意免除責任人的責任。協(xié)議免責有事先免責和事后免責。相比侵權責任法而言,在《合同法》中,免責條款更受關注。
免責條款,是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事先約定的,旨在限制或免除其未來責任的條款。對于免責條款,可作以下理解,其一,免責條款是合同的組成部分,是合同條款。其二,免責條款的提出必須是明示的,不允許以默示的方式作出,也不允許法官推定免責條款的存在。其三,免責條款旨在排除或限制未來的民事責任。
免責條款并非允許當事人無限制地約定,《合同法》第53條對于該問題作出了規(guī)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①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由以上條款可知,若當事人一方通過不正當行為而得到請求權時,另一方則有權行使抗辯權,來反駁對方的請求,永久抗辯權是法律對于弱者的一種保護措施,能保護弱者在對方采用脅迫、乘人之危等行為下的權益。希望回答能解決您的疑惑,更多相關問題請咨詢律霸。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不安抗辯權行使怎么確定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游樂園游玩死亡景區(qū)要承擔責任嗎
2021-02-25侵權責任糾紛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2-27起草合同注意事項
2020-11-08三維標志商標什么意思
2021-01-20債權債務轉讓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2020-12-22肇事司機逃逸如何處理
2020-12-16外匯保證金交易是怎樣的
2021-02-17房屋贈與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18按揭房注銷抵押登記要多久
2020-11-11債務危機有哪些救濟途徑
2021-01-03置業(yè)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用人單位私自修改合同期限該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調解委員會調解時間和次數(shù)有限制嗎,有什么作用
2021-02-01勞動爭議案件訴訟一般需舉證的內容
2020-12-11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保險公司拖車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