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履行債務中斷訴訟時效的概念是什么?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二、債務人可以提前履行債務嗎?
履行期限有為債務人利益的,有為債權人利益的,也有為雙方當事人利益的。對于前者,債權人不得隨意請求履行,但債務人可以拋棄其期限利益,在約定的履行期限之前做出履行。對于第二種情況,債權人可以在履行期限前請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但債務人無權強行要求他于期限前受領給付。對于第三種情況,債務人無權強行要求債權人于期限前受領,同時債權人也不得請求債務人在期限前履行。
綜上,也就是說,債務人是否可以提前履行要看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的行為是否有損于債權人的利益。原則上,合同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間履行債務。依照合同法的規定,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權人可以拒絕債務人的履行。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債權人應當接受債務人的履行。債務人提前履行債務給債權人增加負擔的,費用由債務人承擔。
三、欠債不還訴訟時效
1、如果有借款合同或者借據,還要看是不是在上面寫明了還款日期。寫明了還款日期的,從期滿的次日起算兩年,這個期間可以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前訴訟;
2、如果沒有寫,或者寫了但沒有寫明(比如寫的是等手頭寬裕了就馬上還等等),那么它的訴訟時效為從借款日起算二十年,過期將喪失勝訴的權利。
正常的履行債務或債務人在后期通過催收通知之后開始履行債務,這些原本都是訴訟時效中斷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中中幾乎沒有任何一起債務債權案例當中是因為超過訴訟時效被法院駁回的,因為人們往往對于自己的財產權是最為關注的,也千萬不要因為關系特殊而不好意思要債。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姜云章律師,法學學士,現為四川弘澤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本律師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高度的工作責任感有效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本人的執業理念。 在辦案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聽取當事人陳述耐心細致、法律分析全面精準、應訴策略高效專業的執業特點,成功代理了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各類法律案件, 在職業過程中,本律師深刻的明白只有自身理論知識的不斷積累提高,才能更好地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情況和日趨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中解決實際的案件,才能更好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才能給自己的當事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本律師一直致力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同時,本律師堅持“團隊合作贏未來”的信念,摒棄“單打獨斗、個人英雄主義”的陳舊觀念,努力探索團隊合作運營的最佳模式,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以期實現自愿的最佳配置從而實現在法律范圍內以最小的成本盡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自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 本著“誠實守信、勤勉盡責,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執業宗旨在追求公平正義的法律道路上不斷探求。
夢游期間殺人有罪嗎
2020-12-30沒有談好賠償款可以強拆嗎
2020-12-25什么是律師風險代理,風險代理律師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0-11-15藥店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上交罰款
2021-01-13哺乳期罪犯可以申請監外執行嗎
2021-03-13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虛假公司簽的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21集資房與眾籌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08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經驗介紹:紐約人壽的壽險分銷與專業代理
2020-12-17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保險人的保險合同解除權
2020-11-16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保險受到欺詐如何維權
2021-01-24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如何理解無過失責任險?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