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應人的本性的需求,公正對待他人。
在程序法律制度中設立回避制度是人們追求法律公正的結果。人類具有天然的公正情感,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維護公認的公正狀態是社會正常發展的基本前提。當人類選擇了法律作為解決雙方爭議的一種手段時,程序的公正性成了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程序公正是人們在設計解決權益沖突制度時的首選法律價值。程序公正的第一要義是,程序的操縱者與程序的結果應當沒有任何利害關系,否則,程序的操縱者可能會利用自己在程序中的優勢地位,促使程序的結果向有利于操縱者方向發展。如果法律程序的主持人與程序結果有利害關系,則人們不會以公正的心態去認同該法律程序的結果。在西方法學史上,法律始終被認為是公正的同義詞,所以,離開公正來談法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凡涉嫌于有違公正的程序操縱者不得再介入此程序,不得對該程序的發展施加任何影響。這已成為人們公認的法律基本價值。因此,回避作為一項法律制度具有悠久的歷史。
2.行政程序不能構成三角形的程序模式,行政權的公正性更受人關注。
20世紀后,隨著行政程序法典化運動的展開,行政程序和訴訟程序在法律價值上的某種共性,使訴訟程序中的回避制度移植于行政程序有了法理基礎。通過一些國家立法者的努力,在行政程序中確立回避制度成為現實。我們知道,行政機關的任何一項職權都要由具有自然人特性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來行使的,而每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都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社會關系的復雜性使他們在行使職權處理行政事務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本人與其所處理的事件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利害關系,尤其是在其出生地或長期在一地任職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這種情況更是經常發生。從行政公正性要求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應當與所處理的事務沒有任何利害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處理結果的公正性。但是,如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其處理的事務有一點利害關系就應當回避,則可能會影響行政效率。實際上,有些利害關系并不一定都會影響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處理法律事務結果的公正性,所以,程序法中回避的理由往往是由法律明確規定的。
3.妥善、徹底地解決行政爭議,有助于維持一個良性的現代社會秩序。
回避制度的法律價值在于確保法律程序的公正性,而法律程序的公正性則可以樹立起利益沖突的雙方當事人尋求法律程序來解決爭議的信心,客觀上也有助于產生社會穩定發展的積極力量。
人類社會的變遷史已證實,任何在無秩序狀態中消彌沖突的企圖,只會使沖突變得更加劇烈。在西方法治國家中,法院的判決能夠較好地終止法律爭議,源于法官所具有的較高的法律權威。而法官之所以如此受人尊敬,與他在訴訟程序中不偏不倚的中立地位具有相當密切的關系。法官這種中立的地位取決于他受訴訟法的回避制度制約,可以說,如果沒有回避制度,法官的這種中立地位也就難以保障,訴訟目的也就不可能實現。因此,在行政程序法上確立回避制度,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使行政相對人真心實意地接受行政機關做出的對其不利的決定,從而及時消彌行政爭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貸款無法償還后果
2021-02-232020國務院出臺的醫療糾紛處理新規定
2021-01-21虛擬貨幣是傳銷嗎
2021-01-08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入室盜竊并殺人怎么判刑
2020-12-02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向外國請求送達文書,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3-04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律師調解婚姻糾紛應遵守哪些原則
2021-03-10購房選房知道教你選購好房
2020-11-15租房如何挑選中介公司
2020-12-28勞動者維權要提供證據嗎
2020-11-15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如何防備人壽保險合同中的“陷阱”?
2020-11-22抗辯權保險法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5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免賠額形式選擇有哪些
2021-03-11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有什么聯系
2020-11-08土地出讓收回可以再次出讓嗎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