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包括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根據這一規定,各級法院的正職院長有權決定本院其他審判人員的回避,各級檢察院的正職檢察長有權決定本院其他檢察人員的回避,各級公安機關的正職負責人有權決定本機關從事偵查工作的人員的回避。但法院院長的回避,涉及的問題較多,影響也較大,故而應由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審判委員會討論院長回避問題時,由副院長主持,院長不得參加。檢察長的回避也應由本院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檢察委員會討論檢察長同避問題時,由副檢察長主持,檢察長不得參加。公安機關內部沒有類似于審判委員會或檢察委員會這樣的組織,為確保檢察機關對偵查工作的有效法律監督,對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要由同級檢察機關的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以上回避審查程序不僅適用于當事人申請回避的情況,也適用于公安司法人員自行主動回避的情況。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或者書記員、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提出回避要求的,也應分別由有回避決定權的組織或個人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出庭的檢察人員、書記員提出回避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指派該檢察人員出庭的人民檢察院,由該院檢察長或檢察委員會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30條的規定,有回避決定權的組織或個人經過對當事人等的回避申請或有關公安司法人員自行回避的請求進行全面審查后,如果發現公安司法人員確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情形的,應當依法作出決定,令其回避。
這種決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該公安司法人員應立即退出刑事訴訟活動。考慮到刑事偵查工作的緊迫性和特殊性,也為了防止審查回避影響偵查活動的及時進行,刑事訴訟法第30條第2款規定: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根據這一規定,偵查人員在提出自行回避或當事人提出要求其回避的申請以后,可以照常進行刑事偵查活動,直到有關組織或個人依法對這一回避進行審查并作出正式的準許回避決定之后,該偵查人員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工作,但其他偵查人員應立即接替其繼續或重新開始偵查工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貸款無法償還后果
2021-02-23對行政賠償數目不服要怎么做
2021-03-07治安處罰是否需要鑒定
2021-01-13撤銷婚姻以后屬于未婚嗎
2021-03-13律師非訴訟業務有哪些
2020-11-27監視居住的場所在哪里
2020-11-11交通調解協議書能否反悔
2020-12-22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2-23老師打傷學生學校承擔什么責任嗎
2021-01-02離婚時雙方都要房子怎么辦?
2021-03-25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單位交意外保險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05意外險保額如何計算
2021-03-25“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法理分析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