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保險法解讀——概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下稱2009保險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于2009年2月28日通過,并將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2009保險法目前仍為保險合同法與保險業法共處一法的框架,共8章187條,與現行保險法相比,增加了29條。不過,在結構體例上,2009保險法則有所變動。一是調整了現行保險法的第五章“保險業的監督管理”與第六章“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依次規定保險直接業務、保險中介業務、保險業監管;二是調整了現行保險法保險合同章節的財產保險合同與人身保險合同,按先后順序規定人身保險合同與財產保險合同。從而2009保險法的整體結構更趨合理、也更符合邏輯。2009保險法對保險合同法與保險業法均進行了修訂。不過,保險合同直接關系到被保險人的利益,且是保險實施之基礎,更是保險監管的核心。有鑒于此,以下將著重側重解讀2009保險法中有關保險合同修改部分。二、2009保險法解讀——保險合同成立生效(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十三條(保險合同成立生效);2009保險法法第十三條(保險合同成立生效)。(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保險合同成立。2009保險法將現行保險法規定的“并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刪除,并增加了:“依法成立的保險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投保人和保險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約定附條件或者附期限”。刪除現行保險法規定的“并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更符合合同訂立方式。原因在于,要約承諾為合同訂立方式,保險合同也不例外,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保險同意承保的,就已經表明雙方就保險條款已經達成協議,無須再另行就合同條款協商。2009保險法還增加保險合同生效的一般原則,即依法成立的保險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這一規定主要涉及保險實踐中的“零時起保制”?!傲銜r起保制”是指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在保險合同成立后的次日或未來某日的零時。這種規定往往使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依法成立后的一段時間內規避了保險責任,既不利于被保險人,也有悖于保險初衷。2009保險法明確規定了保險合同生效的一般原則,相對有利于保護被保險人。但2009新保險法在此基礎上又規定投保人或保險人可以對合同的效力約定附條件或附期限,似乎增加了投保人也可決定保險合同生效期間的權利,其實不然。由于保險合同為附合合同,保險合同均是由保險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投保人要么接受,要么拒絕,并無多大回旋余地,加之投保人在專業知識方面的欠缺,從而2009保險法所給予的投保人可決定保險合同效力的權利,在實踐中很有可能無法行使。而鑒于目前整個保險行業環境,保險人反倒更有可能充分利用2009保險法的該規定,在保險條款中預先設定保險合同生效條件或期限,依法阻礙依法成立保險合同的效力。這興許是保險業界參與2009保險法修訂的成果之一?三、2009保險法解讀——保險利益(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十二條(保險利益)、第五十三條(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認定)、第六十一條(指定受益人);2009保險法第十二條(保險利益)、第三十一條(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的認定)、第三十九條(受益人指定)、第四十條(財產保險中出險時不存在保險利益的處理)。(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保險標的是指作為保險對象的財產及其有關利益或者人的壽命和身體。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投保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無效。就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現行保險法規定,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投保人本人;投保人的配偶、子女、父母;與投保人有撫養、贍養或者撫養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前述人員以外的人員。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被保險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監護人指定受益人。2009保險法在繼續重申保險合同中保險利益的作用的同時,還在保險利益的定義、保險利益存在的時間、保險利益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的認定等方面進一步細化。1、保險利益的主體現行保險法規定保險利益主體為投保人。即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2009保險法的保險利益主體則不僅包括投保人,還包括被保險人,即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應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人身保險要求保險利益主體為投保人,財產保險則要求保險利益主體為被保險人。2、保險利益存在時間現行保險法要求:投保時,投保人應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2009新保險法則將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存在時間加以區分,規定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應在投保時應具有保險利益,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則在保險事故發生時應具有保險利益。3、保險利益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現行保險法未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只是一概要求投保人應當對于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沒有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無效。2009保險法則規定:人身保險合同投保時投保人沒有保險利益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財產保險出險時被保險人沒有保險利益的,被保險人不得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進一步,2009保險法還細化規定:人身保險合同的投保人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對被保險人應當具有保險利益,若訂立合同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人身保險合同無效;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不得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因此,依據現行保險法,投保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一律無效,而依據2009保險法,僅人身保險的投保人投保時沒有保險利益的,人身保險合同才無效;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出險時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仍有效,但保險人則無須承擔保險責任。這與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大不相同。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出險時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保險人無須承擔保險責任,但保險合同仍然有效,投保人仍應支付保險費。而保險合同無效的,保險合同自始就無效,保險合同不得履行,即投保人無支付保險費的義務,保險人也無須承擔保險責任,且保險人已經收取的保險費應返還投保人,投保人已取得的保險金應返還保險人。4、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的認定2009保險法保留了現行保險法關于投保人保險利益的認定規定,同時增加一項,即投保人對與其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具有保險利益,換言之,就是用人單位對其員工具有保險利益。但用人單位為其勞動者投保人身保險,不得指定被保險人及其近親屬以外的人為受益人。規定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具有保險利益,順應了我國保險業的現實需求。但需注意的是,用人單位為其勞動者投保的,用人單位指定受益人時,除了要經被保險人勞動者的同意外,其指定受益人范圍只能是被保險人及其近親屬。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只能在勞動者及其近親屬的范圍內指定受益人,并經勞動者同意。這一規定是避免用人單位利用其強勢地位迫使勞動者同意其指定勞動者及其近親屬以外的人為被保險人,進而損害被保險人的利益。四、2009保險法解讀——投保人告知義務(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十七條(投保人告知義務)、第五十四條(投保人年齡申報不真實);2009保險法第十六條(投保人告知義務)、第三十二條(投保人年齡申報不實)。(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投保人具有告知義務,但告知義務范圍為保險標的或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且告知義務的履行以保險人的詢問為前提條件。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是指投保人故意隱瞞事實不履行告知義務或者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于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且不退還保險費。投保人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于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可以退還保險費?,F行保險法還針對人身保險規定了不可爭辯條款,即投保人申報的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并且其真實年齡不符合合同約定的年齡限制的,保險人可以解除合同,并在扣除手續費后,再向投保人退還保險費,但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逾二年的除外。投保人申報的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致使投保人支付的保險費少于應付保險費的,保險人有權更正并要求投保人補交保險費,或者在給付保險金時按照實付保險費與應付保險費的比例支付。投保人申報的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致使投保人實付保險費多于應付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將多收的保險費退還投保人。2009保險法則對以上規定從兩方面進行了修改:一是細化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的認定,即對投保人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該過失僅限重大過失,也就是說,因一般過失未如實告知的,并不視為違反告知義務;二是將人身保險中的不可抗辯條款擴大適用到財產保險合同,從而涵蓋所有保險合同,即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若保險合同成立之日起逾二年的,保險人都不得解除合同。此外,2009保險法還增加了兩項規定:一是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時合同解除權行使的限制。投保人故意或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但該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則消滅;二是棄權與禁止反言條款。保險人在合同訂立時已經知道投保人未如實告知的情況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五、2009保險法解讀——格式條款(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十七條(保險條款說明義務)、第十八條(免責條款說明義務)、第三十一條(保險條款解釋);2009保險法第十七條(格式條款提供與說明義務)、第十九條(格式條款無效)、第三十條(格式條款解釋)。(二)法律解讀值得注意的是,現行保險法并沒有出現格式條款或格式合同的字眼。但2009保險法則出現了格式條款的字眼,乍一看,格式條款似乎是2009保險法新增加的規定,其實不然?,F行保險法考慮到保險實踐中,保險合同均采用格式合同形式,即保險合同是以格式條款為基礎訂立的合同,對于保險人提供的保險合同,投保人只有接受與否而無修改之權利。因此,現行保險法是基于整個保險合同為格式合同,規定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對保險條款、免責條款負有說明、解釋義務?,F行保險法規定,保險人在合同訂立時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保險合同中規定有關于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的,保險人在合同訂立時應當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未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對于保險合同條款,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爭議時,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解釋。而2009保險法則將保險合同條款區分為格式條款與非格式條款,并規定提供格式條款的保險人應對格式條款本身、格式條款無效情形等進行說明、解釋。對于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生效力。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中免除保險人依法應當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或者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條款均無效。采用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所訂立的保險合同,保險人與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合同條款有爭議的,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于保險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應當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解釋。從以上對比可知,2009保險法關于格式條款的規定顯然比現行保險法更豐富,不僅增加了“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中免除保險人依法應當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或者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條款無效”的規定,還明確了免責條款的提示方式及說明形式,即提示方式為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說明形式可以是書面也可以是口頭。此外,條款爭議時解釋原則更為詳盡?,F行保險法的合同條款爭議解釋原則只是一般規定作有利于被保險人、受益人的解釋,而2009保險法則規定格式合同條款爭議解釋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只有保險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才作出有利于被保險人、受益人的解釋。不過,以上相關修改,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如2009保險法區分格式條款與非格式條款是否與保險展業實踐相符,即保險合同是否不只采取格式合同形式?此外,2009保險法增加的“保險人提供的格式條款中免除保險人依法應當承擔的義務或者加重投保人、被保險人責任,或者排除投保人、被保險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的條款無效”規定就立法而言是否有必要?因為,2009保險法這一保險合同無效情形規定乃是合同法關于格式合同條款無效的情形之一,而且格式合同條款無效的情形還包括合同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的情形。2009保險法只規定保險人提供格式條款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權利無效,是否意味著保險格式條款無效可以排除合同法第五十二、五十三條規定的合同無效情形的適用,抑或還留有其他深意?六、2009保險法解讀——理賠(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二十二條(出險通知)、第二十三條(索賠材料)、第二十四條(定損)、第二十五條(拒賠)、第二十六條(賠償數額不確定的處理);2009保險法第二十一條(出險通知)、第二十二條(索賠材料)、第二十三(定損)、第二十四條(拒賠)、第二十五條(賠償數額不確定的處理)。(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有出險通知義務,即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險事故發生后,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保險事故發生后,依照保險合同請求保險人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時,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應當向保險人提供其所提供的與確認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有關的證明和資料。保險人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認為有關的證明和資料不完整的,應當通知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補充提供有關的證明和資料。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應當及時作出核定,并將核定結果通知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對屬于保險責任的,在與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達成有關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額的協議后十日內,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保險合同對保險金額及賠償或者給付期限有約定的,保險人應當依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履行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義務。保險人未及時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除支付保險金外,應當賠償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保險人收到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的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后,對不屬于保險責任的,應當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發出拒絕賠償或者拒絕給付保險金通知書。保險人自收到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請求和有關證明、資料之日起六十日內,對其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數額不能確定的,應當根據已有證明和資料可以確定的最低數額先行支付;保險人最終確定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數額后,應當支付相應的差額。2009保險法仍規定保險理賠時,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出險通知義務,索賠時提供索賠材料義務,保險人及時定損義務,保險人拒賠規定,賠償數額不能確定時如何處理等規定。但在出險通知、索賠材料提供、定損、拒賠等方面則作了修訂。對于出險通知義務,2009保險法在現行保險法基礎上,增加了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故意或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出險通知義務可免除保險人的賠償或給付保險金責任,但保險人通過其他途徑已經及時知道或者應當及時知道保險事故發生的除外。在索賠材料提供方面,2009保險法在現行保險法基礎上,對于保險人認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提供的索賠材料不完整的,應當及時一次性通知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補充提供。這里特別強調了“及時一次性”,避免以往經常出現的保險人反復要求投保人遞交相關材料的情形,從而極大節省投保人的時間、精力。對于保險人的定損期限,要求則更為明確,規定除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保險人最長核定時間為三十天,即保險人應及時作出核定,即使情形復雜的,也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在保險人拒賠方面,2009保險法規定保險人拒賠要有理由并且應在法定期限作出,即要求保險人依法作出核定后,對不屬于保險責任的,應當自核定之日起三日內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發出拒絕賠償或者拒絕給付保險金通知書,并說明拒賠理由。以上相關新規定無不對理賠中保險人的無故拖延作出了進一步的限制,無疑將有利于整個保險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七、2009保險法解讀——不可抗辯條款詳見四、2009保險法解讀——投保人告知義務八、2009保險法解讀——人身保險分期支付保險費(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五十七條(保險費支付方式)、第五十八條(未支付當期保費的處理)、第五十九條(合同復效)、第六十條(保險費不得以訴訟方式要求支付);2009保險法第三十五條(保險費支付方式)、第三十六條(未支付當期保費的處理)、第三十七條(合同復效)、第三十八條(保險費不得以訴訟方式要求支付)。(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保險費的支付方式可以一次性全部支付,也可分期支付。但約定分期支付保險費的,投保人應當于合同成立時支付首期保險費,并應當按期支付其余各期保險費。對于未支付當期保費的,現行保險法規定,分期支付保險費的,對于首期保險費以后的分期保險費,投保人有六十天的寬限期,超過寬限期仍未支付當期保險的,合同效力中止或由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的條件減少保險金額。未支付分期保費的法定后果是合同效力中止,但保險合同約定保險人可減少保險金額的除外。因投保人未依法支付分期保費致合同效力中止的,經保險人與投保人協商并達成協議,在投保人補交保險費后,合同效力恢復。但是,自合同效力中止之日起二年內雙方未達成協議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保險人據此解除合同,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投保人未交足二年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在扣除手續費后,退還保險費。保險人對人身保險的保險費,不得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2009保險法在現行保險法的基礎上,對合同效力中止、合同效力中止后滿二年投保人與保險人仍未就合同復效達成協議時保險人解除合同的處理方面都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寬限期內出險的處理。在合同效力中止方面,2009保險法視保險人是否催告而對寬限期進行了修改,即若保險人催告的,則寬限期為催告之日起三十日,若保險人未催告的,則為分期付款到期之日起六十日。投保人在上述寬限期內未支付保險的,除保險合同另有約定之外,合同效力中止。在合同效力中止后滿二年投保人與保險人仍未就合同復效達成協議時保險人合同解除方面,現行保險法以投保人是否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進行區分,對于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而投保人未交足二年保險費的,保險人在扣除手續費后,應退還保險費。而2009保險法則無論投保人交納保險費時間長短,統一規定保險人退還保險單的現金價值,加大了對投保人利益的保護。2009保險法還規定,在保費交納寬限期內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給付保險金,但可以扣減欠交的保險費,也更有利地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九、2009保險法解讀——保險金的繼承(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六十四條;2009保險法第四十二條。(二)法律解讀通常情況下,被保險人死亡的,保險人向受益人給付保險金。但在特定情形下,保險金應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由其繼承人繼承。現行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死亡后,出現以下情形的,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沒有指定受益人的;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沒有其他受益人的;受益人依法喪失受益權或者放棄受益權,且沒有其他受益人的。2009保險法還將“受益人指定無法明確”作為保險金作為被保險人的遺產的情形之一,并增加,受益人與被保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確定死亡先后順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以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需要注意的是,2009保險法規定的推定死亡原則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下簡稱意見)中規定的推定死亡原則并不同。但保險法是法律,意見是司法解釋且適用于繼承,兩者適用范圍不同,今后保險領域出現受益人與被保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時,不再適用意見的推定死亡原則。十、2009保險法解讀——被保險人自殺免責、被保險人傷殘或非自殺死亡免責(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六十六條(被保險人自殺免責)、第六十七條(被保險人傷殘或非自殺死亡免責);2009保險法第四十四條(被保險人自殺免責)、第四十五條(被保險人傷殘或非自殺死亡免責)。(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被保險人自殺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自合同成立之日起滿二年后,被保險人自殺的,保險人可以按合同給付保險金。被保險人在合同成立之日起二年內自殺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但應按保險單退還其現金價值。被保險人故意犯罪導致其自身傷殘或者死亡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的責任。投保人已交足二年以上保險費的,保險人應當按照保險單退還其現金價值。在以上方面,2009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適用被保險人自殺保險人免責。另對于合同成立之日起進行嚴格限定,對于效力中止的合同,其合同成立之日起算點為合同效力恢復之日起算。關于被保險人傷殘或非自殺死亡免責方面,2009保險法增加了保險人免責情形,如因被保險人抗拒依法采取的刑事強制措施導致其傷殘或者死亡的,保險人不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十一、2009保險法解讀——財產保險標的轉讓(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三十四條(保險標的轉讓)、第三十五條(貨運保險和運輸工具航程保險);2009保險法第四十九條(保險標的轉讓)、第五十條(貨運保險和運輸工程航程保險)。(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與2009保險法均規定,貨物運輸保險合同和運輸工具航程保險合同,在保險責任開始后,合同當事人不得解除合同。但就保險責任期間,保險標的轉讓對合同效力的影響上,現行保險法與2009保險法規定則大相徑庭?,F行保險法規定,保險標的轉讓應通知保險人,經保險人同意繼續承保后,依法變更合同。未通知保險人或保險人不同意繼續承保的,保險人不承擔保險責任。2009保險法則規定,保險標的轉讓,無須保險人同意,保險合同繼續有效,被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由保險標的的受讓人承繼。2009保險法下,保險標的轉讓時,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仍有義務通知保險人,但這種通知義務通常不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保險標的的轉讓導致危險程度增加的情形除外。保險標的轉讓導致危險程度增加的,保險人可以按約定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但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應在保險人收到轉讓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行使。保險人據此依法解除合同的,還應當將已收取的保險費按照合同約定,扣除自保險責任開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應收的部分后退還投保人。保險標的轉讓導致危險程度增加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未及時通知保險人的,因轉讓導致保險標的危險程度顯著增加而發生的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十二、2009保險法解讀——保險標的危險增加(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三十七條(保險標的危險增加);2009保險法第四十九條(保險標的轉讓)、第五十二條(保險標的危險增加)。(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合同有效期內,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的,被保險人按照合同約定應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有權要求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被保險人未履行通知義務的,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增加而發生的保險事故,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2009保險法分別就保險標的轉讓危險增加及保險標的其他危險增加進行規定。對于保險標的轉讓以外的危險增加,2009保險法保留了現行保險法的規定,同時增加規定,對于保險標的轉讓以外的危險增加,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應當將已收取的保險費,按照合同約定,扣除自保險責任開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應收的部分后,退還投保人。對于因保險標的轉讓而危險增加致保險人要求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合同的,2009保險法規定,保險人應自收到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行使。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應當將已收取的保險費,按照合同約定扣除自保險責任開始之日起至合同解除之日止應收的部分后,退還投保人。2009保險法將保險標的轉讓危險增加及保險標的其他危險增加分別作出規定未嘗不可,但對于這兩種危險增加,保險人解除合同的程序卻不盡相同。保險人因保險標的轉讓危險增加解除合同的應在保險人收到轉讓通知之日起三十天之內行使,而保險人因保險標的的其他危險增加解除合同時則沒有時限限制。歸根到底,保險人都是因保險標的危險增加而解除合同,但解除合同的程序卻不盡相同,不知是立法的疏忽還是另有深意?十三、2009保險法解讀——重復保險(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四十一條(重復保險);2009保險法第五十六條(重復保險)。(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重復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向二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當將重復保險的有關情況通知各保險人。重復保險的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各保險人的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2009保險法在現行保險法規定的基礎上,增加規定,就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部分,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有權請求各保險人按比例返還保險費,避免出現無謂多交保費卻無法相應獲得更多保險的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十四、2009保險法解讀——代位權(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四十五條(代位求償權)、第六十八條(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求償權)、第四十六條(被保險人放棄第三者的權利)、第四十七條(代位求償權的限制)、第四十八條(被保險人協助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行使);2009保險法第六十條(代位求償權)、第四十六條(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求償權)、第六十一條(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的權利)、第六十二條(代位求償權的限制)、第六十三條(被保險人協助保險人代位求償權行使)。(二)法律解讀現行保險法規定代位求償權僅適用于財產保險。因第三者對財產保險標的的損害而造成保險事故的,保險人自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之日起,在賠償金額范圍內代位行使被保險人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保險人行使代位請求權,不影響被保險人就未取得賠償的部分向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得。保險事故發生后,保險人未賠償保險金之前,被保險人放棄對第三者的請求賠償權的,保險人不承擔賠償保險金的責任。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后,被保險人未經保險人同意放棄地對第三者請求賠償的權利,棄權行為無效。由于被保險人的過錯致使保險人不能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的,保險人可以相應扣減保險賠償金。保險人不得對被保險人的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行使代位請求賠償的權利,但被保險人家庭成員或者其組成人員故意造成保險事故的除外。保險人向第三者行使代位請求賠償權利時,被保險人應當向保險人提供必要的文件和其所知道的有關情況。2009保險法就代位權進一步規定,由于被保險人的過錯致使保險人不能行使代位請求賠償權利的,保險人既可以相應扣減保險賠償金外,也可以要求返還相應的保險金。同時明確被保險人的過錯為故意或重大過失。十五、2009保險法解讀——責任保險(一)法律依據現行保險法第三十四條(保險標的轉讓)、第五十條(責任保險給付賠償金)、第五十一條(責任保險賠償范圍);2009保險法第四十九條(保險標的轉讓)、第六十五條(責任保險給付賠償金)、第六十六條(責任保險賠償范圍)。(二)法律解讀責任保險是財產保險的一種,在法律沒有明確排除適用的情況下,有關保險合同的一般規定以及財產保險的規定也應適用責任保險。因此,現行保險法保險合同一般規定與財產保險的修訂均應適用責任保險?,F行保險法規定,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保險人對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給第三者造成損害的保險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訴訟的,除合同另有約定外,由被保險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訴訟費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費用,由保險人承擔。2009保險法在既有責任保險規定的基礎上,增加了兩款規定:特定條件下保險人應直接向第三者賠付或特定情形下第三者有權直接請求保險人賠付;特定情形下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付。新增加的兩款規定實質上都是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付的例外情形。前者是規定保險人須直接向第三者賠付的情形,后者則規定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付的情形。關于前者,2009保險法規定,責任保險的賠付對象為被保險人,保險人直接向第三者賠付或者第三者直接請求被保險人賠付是法律規定的例外情形,并且有適用條件。保險人直接向第三者賠付的條件為: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是確定的;被保險人請求保險人直接向第三者賠付。第三者直接請求保險人賠付的條件為: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是確定的;被保險人怠于向保險人請求賠付。對于后者,2009保險法規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未向該第三者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因此,根據2009保險法的規定,通常情況下,責任保險的保險人應向被保險人賠付,但被保險人未向第三者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在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確定,并被保險人請求保險人直接向第三者賠付的,保險人應向第三者賠付。或者在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確定,但被保險人怠于向保險人請求賠付的,第三者有權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付。2009保險法這種明確規定第三者可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付的情形,對交通事故相關保險具有特別意義,因為其中可能出現交通事故受害人將保險人、被保險人(交通事故致害人)作為共同被告起訴,從而出現侵權案件與責任保險糾紛案件合并審理的情形。而這顯然將突破現行民事訴訟法關于合并審理的規定,這一情況將如何解決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日后就此是對現行民事訴訟法、保險法再行修訂還是出臺新的司法解釋都不是一個不值得思考的問題。十六、2009保險法解讀——保險法律法規的銜接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條規定,國家實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國務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年修訂)制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下稱交強險條例),并于2006年7月1日實施。交強險作為責任保險的一種,而責任保險又是財產保險的一種,2009保險法關于責任保險、財產保險、保險合同一般規定的修訂均將適用于交強險。但2009保險法與交強險條例在投保人告知義務、保險標的轉讓、理賠等方面均不盡相同。這些無疑將導致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在處理具體問題時如何協調的問題。投保人告知義務方面,2009保險法與交強險條例均規定,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但二者關于未履行如實義務的過錯要求、保險人解除合同的程序卻又各異。如2009保險法規定,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過錯應為故意或重大過失。保險人因投標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享有合同解除權的,應在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30日內行使,否則解除權消滅,且合同成立之日起滿兩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而交強險條例規定,交強險投保人對重要事項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保險公司有權解除合同。但其中并未明確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過錯形式。交強險條例還規定,保險人解除合同前應通知投保人,而投保人在接到保險人合同解除通知之日起5日內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保險標的轉讓方面,2009保險法規定,保險標的轉讓的,保險標的的受讓人承繼被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保險標的轉讓后危險增加的保險人自收到轉讓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可以解除合同或按約定增加保險費。而交強險條例則規定,被保險機動車所有權轉移的,應當辦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合同變更手續。保險人無權解除合同。理賠方面,2009保險法規定,通常,保險人收到賠付請求后,應及時作出核定,情形復雜的也應當在三十日內作核定。對依法核定為不屬于保險責任的,保險人應當自作出核定之日起三日內發出拒賠通知并說明理由。交強險條例則規定,保險人應自收到賠償申請之日起一日內,書面告知被保險人需要向保險公司提供的索賠材料,在收到被保險人提供的索賠材料之日起5日內,應將核定結果通知被保險人,對依法核定為不屬于保險責任的,保險人應當書面說明理由。從上述比照可以看出,交強險在諸多方面均不同于2009保險法。就效力而言,交強險條例作為行政法規,其效力要低于保險法。但交強險的目的之一是為了保障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又稱第三者)依法得到賠償,相應地,交強險條例的諸多規定也是便利受害人獲得賠償。因此,按立法法規定,下位法的交強險條例與上位法的保險法沖突時,應適用上位法保險法,但適用保險法則對第三者的保護力度反而弱于交強險條例,從而通過交強險加強對第三者保護的初衷最終流于形式。長遠看,交強險條例與2009保險法的沖突,最終可通過修改交強險條例或者出臺2009保險法司法解釋予以消除。但此前我們卻不能不面臨諸多需要實際解決的問題,有些涉及數額可能還不小。如果在立法前能多方考慮一下,或許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法律法規之間的沖突,從而更有利于整個社會經濟正常運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徐**破壞軍人婚姻案
2020-12-23固定資產屬于可變現資產嗎
2020-12-01輕微剮蹭后逃逸怎么處罰是什么
2020-12-23違法判刑黨員開除黨籍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02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如何認定
2021-01-02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企業調崗可否隨意進行
2020-12-02勞動爭議案件訴訟指南
2021-02-09人身意外險保險費多少錢
2020-12-07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保險公估人指的是什么
2021-02-10人身保險一年需要交納多少錢
2021-02-19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