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代位權訴訟,當事人,管轄,訴訟標的,既判力
作為一種有效的債的保全措施,1999年3月1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在第73條規定了代位權制度,即:“因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債權,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債權,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費用,由債務人負擔。”依照這一規定,債權人行使其代位權,應當通過法院予以主張,也即應當通過訴訟方式進行,這就是所謂的代位權訴訟。由于代位權的行使必須通過訴訟方式來進行,因而必然會涉及到當事人、管轄、訴訟標的、判決的效力等一系列的訴訟法上之法律問題。為了更好地指導訴訟實踐及協調代位權訴訟與民事訴訟理論的關系,本文將對這些問題作一初步探討,并對《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文簡稱《合同法解釋》)中的相關規定之得失加以評析。
一、代位權訴訟之當事人問題
(一)債權人代位起訴與當事人適格理論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適格系指就具體的訴訟而言,得以自己名義為原告或者被告,從而受本案判決之權能或資格,這種權能在訴訟理論上稱為“訴訟實施權”或“訴訟行為權”。[1]具有這種權能,才能成為適格的當事人,也即才能成為正當的當事人。[2]否則,法院可能因當事人不適格而以訴不合法為由裁定駁回原告之訴,或以訴無理由為據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3]一般來說,訴訟標的之權利或法律關系之主體(權利人及義務人),通常就該權利或法律關系,有訴訟實施權,而有當事人適格。但在特殊情況下,有時由第三人替代通常情況的實質性利益歸屬人或與他們并列而具有當事人適格,這種承認第三人具有為他人的利益而作為當事人進行訴訟的現象,稱為訴訟擔當。[4]根據訴訟擔當是基于法律的直接規定還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之不同,可將其分為法定的訴訟擔當和任意的訴訟擔當,前者例如,破產管理人(在我國一般稱為破產清算組),遺囑執行人,失蹤人的財產代管人等為他人的利益而享有訴訟實施權,后者例如,代表人訴訟制度。就本文所討論的代位權訴訟而言,債權人之所以具有當事人適格,在訴訟理論上可認為是一種法定的訴訟擔當[5],但它與其它類型的訴訟擔當又有著明顯的不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妻多夫制是真的嗎
2021-01-25勞動仲裁雙倍工資輸了怎么辦
2021-01-16商標侵權如何判定
2020-11-11行使代位權時能否適用仲裁協議
2021-01-24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老人贍養費標準2020年
2021-01-27關于事實收養關系的法律規定
2021-01-03學校承擔責任的情況都有哪些
2021-02-06什么是人事外包
2020-11-19實習期沒轉正有補償金嗎
2021-01-30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法律常識】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的條件
2021-03-11被辭退還扣工資嗎
2020-11-29免除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事項
2020-11-21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汽車車身險保險金額的如何確定
2021-01-19機動車解除保險合同保費計算辦法
2021-03-02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完善保險合同告知義務制度的思考
2021-01-22新《保險法》增強了保險的保障性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