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離婚后婚前債務怎么辦
1、夫妻婚前債務《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債權人就一方婚前所負個人債務向債務人的配偶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于婚后家庭共同生活的除外。因此婚前債務原則上屬于個人債務,由債務人個人承擔,但債權人能夠證明所負債務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的應當按照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2、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雙方所負債務《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guī)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chǎn)不足清償?shù)?,或財產(chǎn)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xié)議清償;協(xié)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庇纱丝梢钥闯鲭x婚時夫妻共同生活所負債務屬于法定的共同債務,應由夫妻雙方承擔償還義務,如果共同財產(chǎn)不足以清償債務時,由雙方協(xié)商確定,協(xié)商不成由法院判決確定各自的承擔比例,但需要指出的是此處的協(xié)議清償和判決承擔只對夫妻之間產(chǎn)生約束力,不能對抗第三人。換言之債務人起訴要求償債義務,仍然要按照共同債務處理,夫妻中實際承擔還款義務一方有權要求另一方按協(xié)議或法院判決分擔相應份額。
3、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產(chǎn)生的債務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guī)定情形的除外。”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項規(guī)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chǎn)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chǎn)清償”上述兩個規(guī)定表明,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一方名義所欠的債務,原則上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該由夫妻共同償還。但是,如果夫妻一方能夠證明該債務確為欠債人個人債務或債權人明知夫妻約定財產(chǎn)各自管理的,那么未欠債的婚姻關系當事人可以對抗債權人的請求。
從司法實踐看,離婚時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主要有因個人違法行為所負債務、未經(jīng)對方同意而負的專屬個人的債務(如夫妻一方擅自做變性手術所負債務)等。
二、 如何區(qū)分婚前個人債務和夫妻共同債務?
如何區(qū)分婚前個人債務和夫妻共同債務是非常重要的。感情好的時候,不管是個人債務還是共同債務,一起償還是值得鼓勵的,但是面對高額的債務,或者夫妻感情不好的情況,分清夫妻個人債務和共同債務,是無可厚非的。那么如何區(qū)分婚前個人債務和夫妻共同債務呢?
1、 夫妻婚前一方為了滿足個人生活需求的債務屬于婚前個人債務;
2、 夫妻婚前一方個人舉債,婚后未轉化為共同債務的;哪些情況下,婚前個人債務易轉化為夫妻共同債務呢?(1)一方婚前以按揭貸款方式購房,婚后夫妻雙方共同所有或共同居住使用的;(2)一方婚前舉債購置大量結婚用品,婚后為夫妻共同生活所需的;(3)一方婚前借款裝修房屋,該房屋供夫妻雙方婚后共同居住使用的,等等。
總之一句話,只要一方婚前債務與夫妻婚后共同生活無關,就屬于婚前個人債務,和債務人的配偶沒有任何關系。
夫妻任何一方在結婚之前就欠下的債務,從原則上來看是認定為個人債務的,因此就應當以直接的個人財產(chǎn)來承擔償還責任。若債權人要求其配偶一起承擔的話,那法院不予支持。除非此時債權人能夠拿出證據(jù)證明,該債務雖然發(fā)生在結婚之前,但卻是在婚后用于了夫妻共同生活。
誰來清償婚前個人債務?
婚前產(chǎn)生的一方個人債務有哪些
婚前債務協(xié)議范本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互換協(xié)議有效嗎
2020-12-20被打能構成輕傷嗎?
2020-11-15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哪些相關內(nèi)容
2021-01-06勞動調(diào)解委員會受理范圍是哪些
2021-01-03轉按揭貸款需要交錢嗎
2021-03-20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集資房什么時候可以提取公積金貸款
2021-02-07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遲到可以辭退嗎
2021-03-15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fā)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空運保險的險種有哪些
2020-12-25保險人的違約行為有哪些
2020-11-30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0-12-04什么是保險詐騙罪
2021-02-23淺議損失補償原則在人身保險中的運用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