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中止時效怎么算
訴訟時效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期間,因發生法定事由阻礙權利人行使請求權,訴訟依法暫時停止進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繼續進行的情況,又稱為時效的暫停。對此,我國《民法通則》第139條予以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訴訟時效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即民訴中的中止只存在于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通則》
中止時效的范圍:
(1)不可抗力。
指人力不能預見、不可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其包括自然災害和人的活動,前者如地震、洪水、臺風等,后者如戰爭、罷工等。出現不可抗力時,使得權利人在客觀上無法或不便在法律規定的時效期間行使請求權,而且即使權利人主觀上要求行使權利亦無濟于事。因此,法律規定時效期間中止計算予以救濟是完全必要的。應注意的是,若雖有不可抗力事由發生,但該事由并不因此影響權利人行使權利的,即未造成權利人不能起訴或請求的,則不能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概言之,不可抗力為中止事由的構成要件有二:一是須在時效期間終止前有不可抗力的事由存在;二是須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為中斷時效的行為。
(2)權利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且法定代理人未確定或喪失行為能力。
法律規定,無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民事活動,限制行為能力人可進行與其年齡或智力相適應的法律行為,除此之外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進行,或者經法定代理人許可后方可進行。但若要求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自己行使權利或為中斷時效行為,則甚為困難,即便是限制行為能力人亦難以勝任。因此,在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確定前,使時效中止計算是理所當然的。將此原因作為中止事由應同時具備兩方面的要件:一是須是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權利;二是須在時效中止前無法定代理人,若有法定代理人,哪怕是法定代理人有其他不可代理行使權利的理由如生病等,亦不能認為具備此條件。因法定代理人可轉托他人為權利行為,故不能因此中止時效計算。
(3)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
繼承開始后,確定繼承人需要一定的時間,若一時無繼承人,還不得不選定遺產管理人,這也需要相應的時日。于是在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未確定前,就會形成這樣的局面,即被繼承人生前享有的權利無法行使。同樣,被繼承人生前所欠債務,債權人亦應無請求或起訴的相對人或不知相對人為誰,而無法為中斷時效的行為。因此,將此原因作為中止事由是不容置疑的。該中止事由的成立應具備三方面的要件:一是須有繼承的開始,且有繼承財產的存在。若被繼承人無任何財產即使繼承開始亦無中止時效的必要。二是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沒有確定。三是須就因繼承財產而發生的權利,他人或遺產歸屬人有享有時效利益的必要。
(4)當事人間有家庭關系存在。
這類事由包括兩種情況,即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與法定監護人的關系和婚姻關系的存在。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與法定監護人的關系存續期間,一方面在他們相互間要行使權利缺乏前提,另方面即使可行使權利,往往也會因他們相互間存有的一定血緣關系而受阻礙。同理,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若要向他方為請求或起訴等中斷時效行為定有顧慮,而在雙方互相信賴之時,又往往忽略了權利的行使。因此,將此類家庭原因的存在作為中止事由是合情合理的
以上就是小編對相關問題進行的解答,大家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法律方面的知識,歡迎進入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律師費用由誰承擔
2021-01-12執行董事必須是股東嗎
2021-02-01商標侵權訴訟的證據收集方法
2020-11-30惡意轉移夫妻財產怎么分割財產
2020-11-10女人出軌男人打死不離婚,女方如何起訴離婚
2021-02-19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挪用公款多少可以立案
2021-02-01合同債權質押是怎樣的
2021-01-15合同撤銷權的行使
2021-01-20父母贈與兒子兒媳房產可以反悔嗎
2020-12-12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如何書寫開發房地產協議書呢
2020-11-25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勞動合同主體變更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3-08產假期間公司解散了怎么辦
2020-12-2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全文
2020-11-17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保險合同的全面履行原則是什么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