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動還錢是否可以中斷訴訟時效?
可以中斷訴訟時效,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承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具體的適用情況有哪些?
(一)當事人一方直接向對方當事人送交主張權利文書,對方當事人在文書上簽字、蓋章或者雖未簽字、蓋章但能夠以其他方式證明該文書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二)當事人一方以發送信件或者數據電文方式主張權利,信件或者數據電文到達或者應當到達對方當事人的;
(三)當事人一方為金融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從對方當事人賬戶中扣收欠款本息的;
(四)當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對方當事人在國家級或者下落不明的當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級有影響的媒體上刊登具有主張權利內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釋另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前款第(一)項情形中,對方當事人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簽收人可以是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負責收發信件的部門或者被授權主體;對方當事人為自然人的,簽收人可以是自然人本人、同住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親屬或者被授權主體。
對于一方主動還款的行為,說明對方已經承認的相關債務和債權關系,當事人可以保留相關的證據,如還款時的記錄,或者簽字筆跡等,后期如果超出三年的訴訟時效的,可以提供相關證據來要求重新計算訴訟時效,以合法的提出訴訟。
訴訟時效中斷司法解釋內容是什么?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駁回起訴是否導致訴訟時效中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登記的流程是什么
2021-02-28河南偃師仲裁中心職工確認勞動關系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1-19財產繼承權的訴訟期限怎么認定
2020-12-01公司合并需要重新簽合同嗎
2021-02-15勞動者想離職后可否獲得經濟補償
2021-03-12勞務外包定義
2021-02-27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人壽保險公司的責任是什么,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0-12-13工人意外保險屬于什么科目
2020-12-29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的管理方法
2021-01-01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保險合同簽訂要經過哪些階段
2020-12-23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人民財產保險理賠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9保險經紀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02選擇保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29保險人的概念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