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異同是什么?
合同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異同主要有:
1、構成要件不同。《合同法》 規定的是無過錯責任,而侵權行為一般是采用過錯責任,僅產品、危險、環境污染、相鄰關系等責任為無過錯責任。因此,當事人以違約責任為訴訟理由的,無需舉證對方有過錯;以侵權責任為訴訟理由的,則需證明對方有過錯。另外,侵權行為的構成必須以存在損害后果為必要,其所引起的侵權責任也以損害為構成要件,而違約行為和違約責任,與此不同,違約責任除賠償損失以損害為構成要件外,其余均不以損害的實際發生為其構成要件。
2、賠償范圍不同。合同違約責任的損失賠償額可由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如果沒有這種約定,依我國《合同法》的規定,賠償損失額應當相當于受害人因違約而受的損失,一般只包括直接損失。而在侵權責任中,賠償范圍原則上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在侵害人格權時,可進行精神損害賠償;不法造成他人死亡的,其賠償范圍可擴大到死者所撫養人的必要的生活費用等。
3、責任方式不同。侵權責任既包括財產責任,如賠償損失,也包括非財產責任,如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而合同違約責任主要是財產責任,如強制實際履行,支付違約金等。
4、免責條件不同。違約責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責條件外,合同當事人還可以事先約定不承擔責任的情況。而在侵權責任中,免責條件或原因只能是法定的,當事人不能事先約定免責條件,也不能對不可抗力的范圍事先約定。
5、第三人責任不同。違約責任中,如果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合同債務不能履行,債務人首先應向債權人負責,然后才能向第三人追償。而在侵權責任中,行為人僅對因自己的過錯致使他人受損害的后果負責。
二、合同違約的分類
根據不同標準,可將違約行為做以下分類:
(1)單方違約與雙方違約。
雙方違約,是指雙方當事人分別違反了自己的合同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條條規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可見,在雙方違約情況下,雙方的違約責任不能相互抵銷。
(2)根本違約與非根本違約。
以違約行為是否導致另一方訂約目的不能實現為標準,違約行為可作此分類。其主要區別在于,根本違約可構成合同法定解除的理由。
(3)不履行、不完全履行與遲延履行。
(4)實際違約與預期違約。
涉及到雙方簽訂了合同,一般都是達成一致意見后進行認定的,如果一方存在強迫另一方簽訂合同或者協議的情況下,那么本身就已經構成了侵權行為,那么是不存在法律效力的,具體情況下可以基于實際來進行合法的處理。
單方面終止合同違約金如何支付?
商品房合同違約金起訴期限是多長
合同違約責任怎么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過失犯罪都不承擔刑事責任嗎
2021-01-05產下畸形兒發生醫療糾紛 經醫療糾紛調解達成協議
2021-03-23代位繼承的效力如何
2021-03-06商家履行不了合同怎么賠償
2021-02-23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哪些財產不可以做抵押物
2020-12-01看房交押金還會給退嗎
2021-01-25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終止勞動合同是否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呢
2021-01-18女職工產假時間如何保證,產假期間的工資如何保障
2020-12-11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家庭財產保險理賠程序
2020-11-18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