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效合同的構成條件包括什么?
1、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真實,是指締約人的表示行為應真實地反映其內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與表示行為相一致。它作為合同的有效要件,是意思自治原則的當然要求。意思表示不真實,對合同效力的影響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在一般誤解等情況下,合同仍為有效。在重大誤解時,合同則可被撤銷。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顯失公平的情況下,合同可被撤銷。在因欺詐、脅迫而成立合同場合,若損害國家利益,合同無效;若未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被撤銷。
2、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這里的法律,一方面應作擴大解釋,既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的法律, 又包括國務院頒發的行政法規; 另一方面應作縮小解釋,僅指其中的強行性規范, 不包括任意性規范。 合同不得違反強行性規范,是由合同制度的目的所決定的,為一般的原則。除了法律的強行性規范外, 合同還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 《合同法》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這是由于社會生活廣泛,經濟往來繁多,情況復雜,法律不可能將一切情況都規定無遺,故以不得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作為最后防線。需要注意的是,“社會公共利益”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通常指不特定多數人的利益,凡是我國社會生活的政治基礎、公共秩序、道德準則和風俗習慣等,均可列入其中。違反它的合同嚴重背離合同制度的目的,危害巨大,不能允許。將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作為合同的有效要件,一方面可彌補社會發展使法律調整出現的漏洞和脫節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利于醇化社會道德倫理和整肅社會風氣。
3、合同標的須確定和可能
合同標的決定著合同權利義務的質和量,沒有它,合同就失去目的,失去積極的意義,應歸于無效。合同標的可能,是指合同給付可能實現。合同標的確定,是指合同標的自始確定,或可得確定。
4、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這一要件要求當事人能夠了解合同的狀況和法律效果,對保護其合法權益和減少糾紛均具有意義。 自然人簽訂合同, 原則上須有完全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得親自締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簽訂,
二、定義
法律評價當事人各方的合意, 在合同效力方面, 是規定合同的有效要件,作為評價標準。 對符合有效要件的合同, 按當事人的合意賦予法律效果,對不符合有效要件的合同,則區分情況,分別按無效、可撤銷或效力未定處理。
在近幾年中隨著公民的法律意識不算的提高,當事人在與他人進行約定后也是會簽訂相應的合同,那么在合同中也是會寫明當事人雙方的具體信息以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的,同時在訂立合同后也是要保證合同的內容要符合上述規定的內容,否則也是不具備任何的法律效力。
有效合同的有效要件有哪些?
有效合同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合同生效一定是有效合同嗎,具體應該如何區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租賃合同違約金的法律規定
2021-02-09醫療糾紛訴訟前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2021-01-26行政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19民事審判中發現刑事罪怎么處理
2020-12-30入職審批表可以視為勞動合同嗎
2021-02-04盜用場地圖片侵犯什么權
2021-01-08異地案可以移交本地嗎
2021-01-15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簽訂合同,競業限制終身有效嗎
2020-11-26實習期完還有試用期合法嗎
2021-02-04公司倒閉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3-12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購車保險合同約定不明確的,對合同條款應如何解釋?
2020-12-26車輛自然災害險多少錢
2020-11-15機動車被洪水沖走了可以找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22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8第二輪土地承包時間
2020-12-31集體土地出讓合同范本
2020-12-17土地流轉政策、原則及合同要點有哪些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