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國關于合同欺詐要怎么賠償
合同欺詐行為的侵權民事責任,主要方式有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害。對于返還財產,可以由受害人主張,以有利于受害人為原則,決定是否返還,實現減少受害人“財產的損失和浪費”的目標。對由于欺詐行為使受害人對預期不利的規避決策失誤致使規避沒有實現,或因欺詐而決策失誤致使預期利益無法實現或不能全部實現的,應當賠償損失。對受害人的精神損害應適當損償。
二、合同詐騙
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為手段,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騙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合同欺詐的行為表現為合同當事人一方為了獲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虛假情況,或歪曲、掩蓋真實情況,使相對人陷入錯誤認識,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訂立、履行合同的行為。司法解釋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
三、合同民事欺詐的特點
1、 欺詐人發出欺騙性或虛假性的邀請,誘導對方向自己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采取欺詐手段實現簽約目的。
2、 欺詐人對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及有關關鍵性事實作虛假介紹,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向對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對方做出錯誤的承諾,以實現其訂立合同的目的。
3、 所簽合同生效后欺詐人通過雙方履行該合同,達到其獲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4、 合同欺詐的突出特點是欺詐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體資格或具有一定的實際履約能力,同時可能還積極履行所簽合同的部分條款,即通過履行一定的合同義務,從被欺詐方獲得不法利益。
5、在合同簽訂時,故意省略“合同違約條款”,不約定合同違約的相關處罰規定,使得占據強勢的欺詐方獲得不法利益。
6、在合同簽訂時,故意預留“陷阱”或者“圈套”,使得被詐騙方在合同執行時有過錯行為,使得詐騙方獲得不法利益。
在生活中簽訂了合同之后也有可能會遇到欺詐的情況,一旦遇到了合同欺詐的行為將會影響到自己的損失,在這時候被欺詐的人也會要求欺詐方進行彌補。當事人是可以要求對方給予自己相應的經濟賠償,但必須要是在法律規定的范圍里,不得自己亂要。
贈與合同撤銷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房屋租賃合同稅率
合同違約責任條款怎么約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年限最長不超過多久
2021-02-26罪犯服刑期間保外就醫算不算刑期
2020-11-19傳統知識產權包括哪些
2020-12-25字體侵權按什么賠償
2020-12-10判3年多久可以申請假釋
2021-01-12減刑的適用條件
2021-03-24沒撫養過的養母能否主張贍養費
2020-12-20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3-25房屋保全之后如何處理
2020-12-13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車上人員責任險常見問題
2020-11-29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保險合同爭議怎么處理
2021-03-01關于保險欺詐的載體是如何的
2021-02-03交通事故保險拒賠范圍有哪些
2021-02-16車禍保險公司理賠步驟有哪些
2020-12-11保險委托代理合同樣本是什么樣的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