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帶債務執行應注意什么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應注意以下方面:
1.執行的有序性。
即在強制執行連帶債務人的財產或行為時須以債務人無力償還為前提,法官在執行中須按先主債務人后連帶債務人的次序進行,不得任意選擇。如在債務人具備清償能力的條件下,強制執行連帶債務人的財產,其執行行為無效,由此造成的損失法院應承擔賠償責任。
2.執行非訟化。
在連帶債務人清償債務后,有權就超過的債務份額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人民法院接到申請后,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的,可以直接裁定債務人履行義務,否則予以強制執行。其求償權不必再通過訴訟方式予以實現。
3.執行符合法定程序。
在對連帶之債的執行中,應賦予連帶債務人以抗辯權。對于抗辯,法院必須審查并作出處理,處理以裁定方式作出同時,在執行前,應首先通知連帶債務人并告知其抗辯時間,借以督促連帶債務人及時行使權利。
連帶債務的成立要件
1、債務人是兩個以上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連帶債務人必須同時具有民事行為能力,能獨立的承擔民事責任,是具有平等民事法律地位的民事主體。因此,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具備連帶債務的主體資格。在連帶債務的產生原因中,有意定原因和法定原因兩種。在意定之債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不具備設立債的關系的主體資格,不能成為連帶債務人。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雖可以訂立同自己意識相符的債,但這些債的關系比較簡單,而且標的額也不大。而連帶之債屬于債權債務關系十分復雜的債,根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意識發育水平是沒有資格設立這種債的。在法定之債中,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不是連帶債務產生的原因。所以,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雖可成為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之債的主體,但這種債不是連帶之債。共同侵權是構成連帶債務的原因之一,但侵權行為之債主體須具備民事行為能力。雖無民事行為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共同實施侵權行為,但不構成共同侵權行為之債的主體。因此,缺乏民事行為能力者亦不能成為因侵權行為而產生的連帶債務的主體。總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成為連帶債務的主體。
2、兩個以上債務人所負債務須具有同一目的。連帶債務人每一成員都有向債權人清償債務的義務。換言之,每一個債務人都有義務滿足債權人的請求,使其債權得以實現。從反面講,雖然每一個債務人都負全部給付的義務,但是,只要有一次全部給付,其他債務人的債務就歸于消滅。實際上,每個債務人之所以負全部給付義務;以及一個債務人的完全給付,債務就歸于消滅;就是因為多數債務人因此共同目的而結合,每一個債務人的債務都不過是為了達此共同目的的手段。由此可見,不管給付的內容是否同一,各債務必須具備共同目的。所以,只要有一個債務人的全部清償,債權人的目的就可達到,其他債務人的債務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歸于消滅。
3、債務標的須為同一。標的不同不能成立連帶債務。例如,對同一債權人,甲負金錢給付義務,乙負特定物給付義務,丙負勞務給付義務,自不可成立連帶債務。至于標的是否可分,學者們有兩種觀點:一為肯定說,認為既然債權人可請求其一連帶債務人為一部分給付,如果標的不可分,一部分給付就無法實行。二為否定說,認為依當事人的意思,各付不可分債務時,仍可成立連帶債務,只不過債權人不得請求一部分給付而已。他認為標的是否可分,并不影響連帶債務的成立。債權人可以請求連帶債務人中的一人或數人為部分或全部給付。連帶債務人在給付標的之前,其給付份額是不確定的,因債權人可請求為部分或全部標的的給付。從這方面說,連帶債務的標的是可分的。這只是連帶債務的對外效力,在連帶債務人內部,其給付標的的份額應是確定的。
4、債務人之間須具備連帶關系。這種連帶關系,是指數個債務人中一人發生非個人利益的事項,其效力及于其他債務人。這種“連帶”應屬性質上的連帶。這決定了如數個債務人中有清償完債務的,其他債務人的效力就歸于消滅;也決定了發生在部分債務人上的清償、提存、抵消、免除、時效完成等使債務部分或全部消滅,其效力及于其他債務人。如果僅僅是數額上的連帶,是不會發生這些效力的。
在這里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在連帶債務中每一個債務人都有向債權人全部清償的義務,而且只要債務沒有清償完畢,則任一個債務人無論是否應債權人的請求清償過債務,也無論他自己應分擔的債務是否履行完畢,對于還沒有清償的債務都有清償義務。所以再決定使用連帶債務前請多多咨詢相關專業律師,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法解釋一
2020-12-142020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08法院保全銀行卡的期限
2021-03-17行政辦事處有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3小產權房辦營業執照什么程序
2021-02-08員工與公司解除合同能否要到賠償
2020-12-22發生工傷事故后 應該如何申報工傷事故
2021-02-08去境外務工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09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勞務分包需要交履約保證金合法嗎
2021-03-20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人壽保險合同到期要怎樣繳費
2021-03-14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2-17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進行民事訴訟可行嗎
2020-12-13土地出讓金返還相關知識匯總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