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買賣合同糾紛中解除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合同法》第9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將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具體如下: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可以導致合同不能履行、不能完全履行、不能按時履行。如供貨方甲公司(生產性企業)因天災造成生產線全部毀損,合同不能履行;部分毀損可以視情況確定為不能完全履行;因天災也可能導致不能如期履行。
(2)預期違約。履行期尚未屆滿,債務人明示或默示毀約,這種行為被稱為預期違約。所謂明示預期違約,是指債務人以通知或聲明的方式表示到期將不履行合同。所謂默示預期違約,是債務人以行為表明其到期將不履行合同,比如債務人將惟一的標的物出賣給第三人,第三人善意地取得了標的物的所有權,此時,預期違約人到期不可能履行合同,這就是默示毀約。
(3)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的時間內仍未履行。
遲延履行是指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后仍未履行債務。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如果繼續履行仍能實現合同目的或者債權的履行利益仍然能夠實現的情況下,債權人不能徑直通知債務人解除合同,而應催告債務人履行合同義務。經催告后,債務人在合理的時間內仍未履行,此時債權人獲得單方解除權,可以通知債務人解除合同。催告是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的請求履行的通知,合理的期限,是指給予債務人必要的履行準備時間。合理期限的長短,應當根據合同的具體情況確定。
(4)當事人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遲延履行合同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合同的目的不能實現,已經構成了根本違約,此時無須經催告程序,被違約人在違約人履行期限屆滿末履行合同時,即可通知對方解除合同。
(5)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前述四項列舉了法定解除的情形,不能窮盡所有法定解除的情況,因而法律設立了未盡條款。“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不僅指《合同法》的有關規定,還包括其他法律的規定。
綜合上面所說的,合同只要一旦被簽訂,那么解除合同就需要有法定的條件才不會承擔違約的責任,而且在解除的時候就一定要通知對方,在雙方協商好之后才能解除雙方的關系,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一定要按條款來,這樣自己也不會受到任何的損失。
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問題怎么解決
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后損害賠償應該怎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使用童工如何處罰是什么
2021-01-17離婚后才發現原配偶在未離婚時有重婚行為怎么辦
2021-01-04超過訴訟時效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08商標權的攤銷期限是多久
2021-01-03死刑有哪些情況下可判處死緩
2021-02-25妻子私自轉賣房屋會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2子女撫養費一方拒絕支付怎么辦
2020-11-09婚內出軌被當場捉奸可以作為離婚賠償證據嗎
2021-01-13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資金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勞動糾紛企業能否提出仲裁
2020-12-26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學生在校跳樓身亡保險有賠嗎
2021-03-01保險公司不按條款賠付怎么處理
2021-02-09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新保險法細化車險理賠時效涉及的問題有什么
2021-03-04汽車浸水保險如何賠?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