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在簽訂成立之后,可能會因為一些特殊情況的出現而導致合同終止或者被解除,而對于當事人來講,在實際解除合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至于解除合同時當事人要注意哪些問題?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將在下文中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解除合同時當事人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解除的合同必須是合法有效的合同。合同只有在依法成立并生效后,才存在解除。無效合同、可撤銷的合同不存在合同的解除。
(二)合同解除必須具備法律規定的條件。合同一旦生效,即具有法律拘束力,非依法律規定,當事人不得隨意解除合同。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合同解除主要有協議解除、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三種形式。
(三)合同的解除必須有解除行為。除當事人協議解除以外,當約定解除或是法定解除的條件成就之后,合同并不自動解除。無論哪方當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權利,主張解除合同的一方當事人,必須向對方提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才能達到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四)合同解除使權利、義務關系自始消滅或向將來消滅。
二、當事人怎么行使合同解除權
我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根據本條款的規定,當事人雙方經過協商,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可以導致合同的解除,此種解除的情形稱為協議解除。該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據此,當事人也可以在合同中約定一方行使解除權的條件,待條件成就時單方解除合同,這種約定解除的情形稱為約定解除權。
約定解除權與解除權的行使,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約定解除權是指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在合同成立以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之前,由當事人一方在出現某種情況后通過行使解除權,使合同關系消滅。解除權的行使應當以當事人在訂約時或其后約定的解除權條款為前提。合同訂立后,一方當事人根據雙方約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通知對方解除合同,導致合同關系消滅的行為,屬于解除權的行使。解除權可以在訂立合同時約定,也可以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約定;可以約定一方享有解除權,也可以約定雙方均享有解除權。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也即解除權人不必再與對方協商,便可行使解除權解除合同。
一般在出現法定的情形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情形時,才會導致合同的解除。但對當事人來講,合同解除之后也是會對自身產生一定的效力的,并且在解除合同時,要是不小心注意一些問題,最終就會可能讓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
哪些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后還需支付違約金嗎?
當事人口頭解除合同生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流程怎么走
2021-01-0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合同糾紛案判決書要多長時間
2021-01-05盜取他人個人信息什么罪
2020-11-26有病史員工可否簽免責合同
2020-11-15十八年工齡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合同嗎
2020-11-14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已過仲裁時效是否應當受理
2021-02-27飛機晚點延誤險賠償
2021-03-07保險公司分公司所需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28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當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1-03-12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要不要賠
2021-01-10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2021-03-26代理人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行為是否有效
2021-03-25拆遷補償協議審批是多長時間
2020-11-20行政執法中哪些情形應當履行聽證程序
2021-03-13